刊登日期 : 2020-11-13
鄧亞萍,身高只有1.5米,手粗腳短,毫不起眼,在乒乓球場上不可能成功。但她的球風兇狠,極具霸氣,又和這個小妮子格格不入,原來這背後大有玄機。
她父親是河南乒乓球隊,受父親影響,4歲時迷上乒乓球。每天跟隨父親去文化宮練習。當時父親已退役,他是教練,明白女兒年紀雖小,但資質普通,要突破唯有靠苦練一招了。「你身材不高,速度是關鍵,你既要打得快,還要跑得快,所以步伐一定要密。」
勤奮努力為未來進入國家隊打下基礎
由第一天訓練開始,家人便輪流和鄧亞萍由朝到晚練球,而且要把球打到桌上乒乓球桌上的某一個位置。為了讓自己身體更加紮實、速度更快,她在雙腿上綁上沙袋,又不用木製球拍而選用鐵製,目的是提升戰鬥力,可以想像她承受多少的壓力。
就是因為矮小,憑堅毅不屈的態度, 以十分快的速度、膽識和拼搏等精神, 10歲便已在獲得了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 13歲開始已贏得了全國乒乓球比賽冠軍,15歲已是亞洲冠軍。
據說為了爭取她加入國家隊,時任國家女隊的教練張燮林多次提出過,但整個教練班子都不同意,也是認為個頭太矮,技術上沒發展前途。但張燮林的理由卻十分具突破性:「或許她個子小是不利,但也可能是她的優勢,因為個子小,在別人眼中是個低球,但她卻是個高球,可以直接扣殺得分。」
努力得到回報的鄧亞萍
入了國家隊,還有多一個條件,要先進入國家青年隊。鄧亞萍知道自己先天不足,於是加強訓練。每一次訓練都比別人長,其他人練到11點吃飯,她練到12點,錯過午飯時間,唯有吃乾糧。練習時,綁上沙袋,她一個人和兩位比自己高大強壯的男教練對打,每次練習就是一、兩個小時,教練都累了,她還要繼續。高強度訓練,之後參加比賽,代價是滿身傷痛。長時間帶著護腰,關節長滿骨刺,她默不作聲。
雖然在國家隊成績有目共睹,但覺得不受重視,贏了,就是理所當然,輸了就是她責任。人們在乒乓球場見到的鄧亞萍,都是沉著冷靜,充滿自信的。正如她說「一定要贏,而且沒有理由不贏呀,付出的努力比別人多,練習時間比別人長,每天都在研究戰術,我有什麼理由輸,又憑什麼會輸?」這份自信,來自那份堅毅不屈精神。
16歲就成為世界錦標賽女子團體和女子雙打冠軍,1992巴塞羅那奧運,再次成為國家隊並獲得女子單打和女子雙打冠軍,一年後又在第40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取得團體和雙打兩塊金牌,成為國家隊裏的乒乓女王,開啟「鄧亞萍年代」。退役後的她,人生更加充實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