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大師吳冠中 從具象到接近抽象

撰文︰潘少權

  中國當代藝術大師吳冠中和他兒子,前後4次捐贈400多幅作品,予香港藝術館作永久收藏,充分體現他對香港的濃情厚意。這些吳冠中的作品中,包括「從具象到接近抽象」發展歷程,描繪江南粉牆黛瓦民居的水墨橫幅:《雙燕》、《秋瑾故居》和《憶江南》。

吳冠中心繫香港 與香港藝術館大有淵源

  為什麼中國藝術大師吳冠中對香港情有獨鍾呢?

  香港藝術館可以說是很早就欣賞吳冠中的作品,並在1988年購藏了第一件吳冠中的《樹根》,4年後又購入《鄉情與鄉愁》。1995年香港藝術館舉辦的「二十世紀中國繪畫─傳統與創新」大型展覽及國際研討會,展覽70多位代表畫家,包括吳冠中作品,以總結中國繪畫史上一段至為重要的發展里程。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中國藝術大師吳冠中 從具象到接近抽象
香港藝術館1988年購入第一件吳冠中的《樹根》。作品體現吳冠中對生活的事與物有細微的觀察,以其藝術家的慧眼抽取美感元素,展現「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藝術創作境界。(網上圖片)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中國藝術大師吳冠中從具象到接近抽象
香港藝術館1992年購入第二件吳冠中作品《鄉情與鄉愁》。當中燕子、粉牆黛瓦及藤蔓常常出現在吳冠中繪畫家鄉江南的畫作中,成為他發展江南系列的重要標記。(圖片來源:香港藝術館)

  此外,藝術館又分別策劃了黃賓虹和吳冠中兩個獨立展覽,以「標記20世紀中國繪畫風格發展脈絡中承前與啟後的兩極」。

  吳冠中個展,名為「叛逆的師承」,吳冠中亦於研討會以「藝術家所起的教化作用」為題作了演講,得到廣泛報道和熱烈讚譽。吳冠中長子吳可雨說:「(展覽和講座)充分體現了香港藝術館重視和認識到他(吳冠中)的藝術價值,以及他的藝術在中國20世紀繪畫史中的學術地位」。

  延伸閱讀:筆法融匯中西 畫壇大師吳冠中與香港「相遇相知」

吳冠中江南水墨畫 展現「風箏不斷線」理論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中國藝術大師吳冠中從具象到接近抽象
吳冠中約1986年作《瀑布》,水墨設色紙本,144.9×287公分,吳冠中及其家人捐贈,香港藝術館藏。(圖片來源:香港藝術館)

  吳冠中亦首次捐贈了兩件作品給香港藝術館,其中一件為《瀑布》。但說到他對香港藝術館刮目相看,則是香港藝術館2002年舉辦「無涯惟智─吳冠中藝術里程」的展覽了。它是一個較全面的大型畫家回顧展,展出吳冠中120多件水墨和油畫作品。

  據策展人司徒元傑回憶面對大批展品,如何介紹吳冠中藝術特色,最後以畫家「從具象到接近抽象」的發展歷程作策展主題,這亦是他「風箏不斷線」理論思想的體現。

吳冠中三個「女兒」作品贈香港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中國藝術大師吳冠中從具象到接近抽象
吳冠中1981年作《雙燕》,水墨設色紙本,69×138公分,吳冠中及其家人捐贈,香港藝術館藏。(圖片來源:香港藝術館)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中國藝術大師吳冠中從具象到接近抽象
2002年「無涯惟智─吳冠中藝術里程」展覽現場,觀眾須穿過兩扇模擬江南民居的窄門進入展室,在調白的燈光照耀下,一堵白牆上依次排列三件同是描繪江南粉牆黛瓦民居的水墨橫幅《雙燕》、《秋瑾故居》、《憶江南》,展示效果不但奪目,更清晰顯示了作品互聯關係中蘊含的美學訊息。(圖片來源:香港藝術館)

  展品中有三件同是描繪江南粉牆黛瓦民居的水墨橫幅:《雙燕》、《秋瑾故居》和《憶江南》,三幅作品其創作時間均距10年,司徒元傑說策展團隊特意設計展陳方式,觀眾須穿過兩扇模擬江南民居的窄門進入展室。在調白的燈光照耀下,一堵白牆上依次排列這三幅作品,展示效果不但奪目,更清晰顯示了作品互聯關係中蘊含的美學訊息。

  延伸閱讀:琴聲征服世界 馬友友:中國文化是我生命一部份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中國藝術大師吳冠中從具象到接近抽象
吳冠中2002年曾在香港的維港旁寫生,是他成名後唯一一次公開寫生。(網上圖片)

  吳冠中事後寫下文章,說深受震撼,認為是「有心人當能體會到有異於一般的作品陳列展」,並指出「作者的喜悅莫過於被理解、遇知音」。不錯,香港藝術館的策展團隊,真的認識吳冠中、理解吳冠中、欣賞吳冠中。

  吳冠中把這三幅被他譽為最喜愛的三個「女兒」作品,特別是最代表自己風格的《雙燕》,連同另外十件繪畫一起捐贈給香港藝術館,為當代中國藝術史和博物館界寫下傳奇一章。(三之一)

相關標籤
當代中國-傑出名人-前中大教授發現香港獨有植物「秀英竹」胡秀英研發感冒茶「三冬茶」

前中大教授發現香港獨有植物「秀英竹」 胡秀英研發感冒茶「三冬茶」

2021-04-20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2025-04-02

影視巨星

林子祥

樂壇傳奇林子祥 深情款款又豪邁激昂 用音樂感動觀眾

2025-04-24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2025-04-02

影視巨星

林子祥

樂壇傳奇林子祥 深情款款又豪邁激昂 用音樂感動觀眾

2025-04-24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編輯推薦
大阪世博中國館

大阪世博|四川率先辦活動周 重點展陳三星堆及大熊貓|走進中國館

2025-04-23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2022-06-29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2022-09-11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022-08-10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2022-05-25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2022-08-26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2022-08-31
1:40

烤鴨變「肯德鴨」?百年北京烤鴨怎樣創新傳承?

2022-08-19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2022-06-29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2022-09-11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022-08-10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2022-05-25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2022-08-26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2022-08-31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2025-01-15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17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策通識|「人類命運共同體」如何構建?

2025-01-15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中美民間大對帳 加速中國文化復興

2025-04-23
中國經濟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看中國經濟問題根源

2025-04-19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談李光耀
楊榮文
楊榮文

楊榮文談李光耀:與人互動 先思考彼此權力關係

2025-04-18
「甩底」原來與吃有關?

  做人做事,最重要就是有交代、守信用。答應別人卻臨時失約,這種「甩底」的行為的確要不得。

  「甩底」,在廣東話當中有失約、失信於人的意思,原來這個說法與廣東的飲食文化有關。

  在古時,廣東人喜以瓦煲作煮食工具,特別是煮粥煮湯時便會用到。然而,瓦煲時間用得長了,煲底因長期受爐灶之火所燒,變得脆弱;重複使用後最終可能底部脫落,那麼原本在瓦煲中煮好的食物也因而傾倒出來,令原本餚煮的美食遭泡湯...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