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大教授發現香港獨有植物「秀英竹」 胡秀英研發感冒茶「三冬茶」

撰文︰黃皓頤

   香港有一位世界植物學權威,每天的足迹踏遍香港的山野、島嶼和郊野公園等,採得逾20,000多份植物標本,鑑定收錄了9,000種香港植物標本。她的名字叫胡秀英。胡秀英:「我們是用科學的語言,把中國的植物系統化。我認為植物學是一切生命科學的基礎,研究植物分類學也因此成為我終身的興趣工作。」

 前中大教授胡秀英 翻山越嶺採集香港植物有新發現 

當代中國-傑出名人-前中大教授發現香港獨有植物「秀英竹」胡秀英研發感冒茶「三冬茶」
1981年,前中大教授胡秀英在尖山首次發現的香港獨有植物「秀英竹」,根狀莖細長形,稈複叢生竹葉翠綠,長約4至6米,節間幼時常顯現紫色斑點。 (網上圖片)
當代中國-傑出名人-前中大教授發現香港獨有植物「秀英竹」 胡秀英研發感冒茶「三冬茶」
香港植物「秀英竹」用了前中大教授胡秀英命名,它是一種香港獨有並僅見於尖山及中大校園的竹樹品種。(網上圖片)

  1981年4月21日,胡秀英在尖山首次發現一種香港獨有的禾本科植物,後來更以她的名字命名為「秀英竹」(Arundinaria shiuyingiana),表揚其對香港植物研究作出的貢獻。

  1910年出生的胡秀英,在江蘇一個貧窮農村家庭長大,4歳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胡秀英1933年大學畢業後,獲植物學老師推薦到廣州嶺南大學,擔任植物學助教。1938年轉到四川成都華西協和大學教授植物學八年,她發現教科書中引用的植物都是來自英、美等外國地方,不禁心想:中國地大物博,會有多少種植物?又有多少罕見品種?

  當時年輕的胡秀英,立志要為中國建立植物資料庫,自此單身一人孭着背包,走遍四川一帶山頭,甚至遠至吉林長白山、內蒙呼和浩特等地採集植物標本。

  那個年代,山賊、走私犯猖獗,男子也不敢獨自走上山頭野嶺,但胡秀英卻無畏無懼,一個女子展開尋找中國植物的艱辛之旅,要為中國植物研究作出一點貢獻。

  延伸閱讀:瀕危動物守護者潘文石 科學家的良知

前中大教授胡秀英 鑑定收錄9000種香港植物標本

當代中國-傑出名人-前中大教授發現香港獨有植物「秀英竹」 胡秀英研發感冒茶「三冬茶」
前中大教授胡秀英不時帶着年輕學生上山採集香港的植物標本,並且分享心得,甚得學生們愛戴。(圖片來源:中文大學官方網頁)

  有一次,胡秀英在四川重慶九峰山採集了一棵小紅果的植物,懷疑是冬青,就帶回重慶中國科學院標本館做研究。她又按照冬青權威專著來鑑定南京農學院標本館的冬青標本,其後寫了300篇有關冬青的論文,獲得美國哈佛大學梅樂爾教授 (E. D. Merrill) 讚賞,並且得到獎學金往哈佛深造,致力中國冬青的研究工作。

  1949年胡秀英取得哈佛博士學位,並受聘在大學進行植物學研究,在不斷鑽研下,成為了冬青專家。全球400多種冬青中,有300多種是由胡秀英命名,在國際物學被稱為Holly Hu(Holly是冬青的英文名字),也有稱她為「冬青之母」。

  1968年胡秀英由美國到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植物學,1971年創辦中大生物系植物標本室,四年後榮休,仍留任植物標本室工作。30多年來,胡秀英每天都上山採集植物,為香港和中國植物學研究留下紀錄,一直至90多歲,仍從不間斷;她採得逾20,000多份植物標本,每個採標有五份,除了一份留給中大,其餘分送北京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哈佛大學等,最終鑑定收錄了9,000種香港植物標本。

  延伸閱讀:中大永遠懷念胡秀英教授

前中大教授胡秀英 將香港植物研製感冒茶「三冬茶」

當代中國-傑出名人-前中大教授發現香港獨有植物「秀英竹」 胡秀英研發感冒茶「三冬茶」
前中大教授胡秀英最為大眾認識的,可說是她與中文大學研發的三冬茶。三冬茶是由三味香港冬青科植物的入藥部分,即崗梅根、救必應和 苦丁茶,再加上其他藥材研製而成,適用初起感冒時飲用。(圖片來源:中文大學官方網頁)

  1992年,全美冬青學會以「胡秀英」命名成立了一個卓越貢獻獎。胡秀英這位冬青科國際權威,又在1999年與中大將冬青植物研製成為防治感冒的「三冬茶」,造福社會。

  2001年,哈佛大學將胡秀英編著的《Flora of China》(中國植物誌)搜集的資料文獻,製成逾15.8萬網上Hu Card(胡氏卡片),上載網上,給全世界學者作參考。

  2012年5月22日,胡秀英因病逝世,享年102歲。這位植物學家、「秀英竹」的發現者,逾70年專注中國和香港植物學研究工作,她對工作的熱誠、專注投入工作的毅力,都令人欽佩;她留給後世在植物學及中醫藥研究方面,同樣貢獻良多。

  為紀念胡秀英畢生對中國、香港和美國的植物學研究的貢獻,在深圳仙湖植物園、香港中文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都各種植了一棵冬青,並將胡秀英的骨灰灑在樹下,給大眾可以前往懷念這位終身投入植物學研究的偉大學者。

中國超長路名有幾個字?網友:車轉彎了 導航還在唸|神州冷知識

2025-05-26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桌球世界冠軍趙心童

桌球|世界冠軍趙心童創歷史 年少成名曾迷失毀前途

2025-05-07

影視巨星

謝霆鋒

謝霆鋒啟德開騷 香港歌手第1人 影視商界齊頭並進

2025-05-01

時代英雄

國產戰機一戰成名 懷緬「殲-10之父」宋文驄

2025-05-23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桌球世界冠軍趙心童

桌球|世界冠軍趙心童創歷史 年少成名曾迷失毀前途

2025-05-07

影視巨星

謝霆鋒

謝霆鋒啟德開騷 香港歌手第1人 影視商界齊頭並進

2025-05-01

時代英雄

國產戰機一戰成名 懷緬「殲-10之父」宋文驄

2025-05-23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編輯推薦
香港故宮多媒體互動展 「『紋』以載道」

香港故宮多媒體新展 「『紋』以載道」探尋紫禁城的紋樣密碼

2025-05-20
大灣區現代園林

廣東現代園林中的跨界演繹|灣區自由行人文篇

2025-03-20

重生的廣東古城 延續的根脈|灣區自由行人文篇

2025-04-11
大灣區古迹

廣東古迹遺址中的破浪之路|灣區自由行人文篇

2025-05-03
大灣區古典園林-嶺南四大名園

廣東古典園林中的嶺南風情|灣區自由行人文篇

2025-03-15

廣東古鎮裏的唐宋明清|灣區自由行人文篇

2025-04-04
大灣區古迹遺址

廣東古迹遺址中的嶺南文脈|灣區自由行人文篇

2025-04-29
大灣區現代園林

廣東現代園林中的跨界演繹|灣區自由行人文篇

2025-03-20

重生的廣東古城 延續的根脈|灣區自由行人文篇

2025-04-11
大灣區古迹

廣東古迹遺址中的破浪之路|灣區自由行人文篇

2025-05-03
大灣區古典園林-嶺南四大名園

廣東古典園林中的嶺南風情|灣區自由行人文篇

2025-03-15

廣東古鎮裏的唐宋明清|灣區自由行人文篇

2025-04-04
大灣區古迹遺址

廣東古迹遺址中的嶺南文脈|灣區自由行人文篇

2025-04-29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1:40
團結香港基金呈獻節目《物暢其流》

持續更新|《物暢其流》第8集:跨境一鎖 科技簡化清關流程

2025-05-19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1:40
團結香港基金呈獻節目《物暢其流》

持續更新|《物暢其流》第8集:跨境一鎖 科技簡化清關流程

2025-05-19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Qiyuan Lu
盧麒元

盧麒元:500年殖民史本質就是階級鬥爭

2025-05-23
清明插柳 端午插艾

  端午節的習俗,除了吃糉子划龍舟外,還有插艾,古時便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一詞。

  這句話最早見於南朝《荊楚歲時記》(南朝梁):「五月五日……採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宋朝《東京夢華錄》:「端午……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艾草等,士庶家釘艾人於門上。」

  清朝《燕京歲時記》:「端午日用菖蒲、艾子插於門旁,以禳不祥。」

  艾有去袪濕毒、邪氣之效,古時...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