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5-07
如果說道路是城市的「血脈」,街名就如同城市的「密碼」,每一個街名都封存着一個故事、一段歷史、一種文化。在內地,每一個城市似乎都會有一條人民路,如果沒有,也能找到建設路、解放路……數據顯示,「人民」是中國最多見的道路命名,共有超過2,900條記錄。這個街名背後有什麼故事?為甚麼會成為中國「出鏡率」最高的街名?原來與「中國特色」有關。
街名講述時代故事 「人民路」是為祝福?
中國道路名稱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通常所說的街名其實是指道路的「專名」。以南京路為例,前半部分「南京」是「專名」,用於區分不同的道路;後綴「路」是「通名」,一般是由道路的寬度、功能決定。
路、街、道是最常見的通名,更寬敞的道路或高速路可能使用大道、大街為後綴,巷、里、胡同、弄堂等則多為小路,還有一些道路因為街名太長等原因,不採用後綴。

不同城市的道路「專名」經常有重複,那麼「出鏡率」最高的街名是哪些呢?
內地的電子地圖服務公司高德地圖大數據最新發表的《2021中國城市路名圖鑒》顯示,人民路、建設路、文化路、解放路等是中國重複最多的街名。《網易新聞》根據「OpenStreetMap」所做的最新調查顯示,建設、人民、解放、中山是中國街名「四大天王」。
在「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下稱「信息庫」)查詢顯示,以人民、建設作為街名的道路最多,分別有超過2,900條、2,500條記錄。

「信息庫」記錄顯示,以人民作為街名,通常是表達祝福人民、服務人民之意,或是紀念某條道路是由群眾修建。而包含建設的街名,大多誕生在1949年以後,展現當年「搞建設、謀發展」的時代氛圍。解放、文化、工業、和平等常見街名,也大多與時代變革、經濟社會發展有關,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街名源於歷史故事、景觀、名人
此外,內地城市許多街名與歷史故事、地理方位、周邊景觀、名人有關。例如,北京的地安門外大街就是以地理方位命名,百花深處胡同是以景觀命名,學院路是因附近建築命名,盧溝橋路是為了紀念歷史事件。各個城市常見的「中山路」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

有一些街名源於行政地區名稱,上海是最有代表性的城市之一。
全國各地的人,都可以在上海找到以本省命名的道路,這與上海的租界歷史有關。1860年代開始,上海英租界內的道路逐漸改成中國主要省市名稱,南北向道路以省份命名,東西向以主要城市命名。1949年後,大批新建道路也沿用了這種傳統的命名方法,成為了上海街名的一大特色。

還有一些街名是表達祝願,例如廣州同福路、上海錦繡路等。
下次逛街的時候,或許可以留意一下街名,探尋街名背後的故事,不失為一件趣事。
延伸閱讀:中國哪個省市 最多「牛」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