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3-17
長城,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工程奇迹之一,綿延萬里的城牆,承載着無數文明密碼,等待發現和解讀。
天津大學一個研究團隊,歷時4年時間,揭秘鮮為人知的長城「暗門」,在10個省區找到130多處暗門遺迹,讓這些隱藏數百年的「秘密通道」從史書中走到世人眼前。
長城暗門是用來做甚麼的?
暗門,顧名思義,即隱藏在暗處的通道,大多開設在長城的隱蔽段落,門洞矮小,最窄的僅容1人通行,主要用於偵察人員往來或奇兵突襲,部分暗門也用於通商。

明代駐守長城的偵察兵中,最富傳奇色彩的一種叫做「夜不收」,相當於特種兵,主要負責打探敵情和奇襲作戰,因徹夜在外活動而得名。
他們進出長城的通道,就是隱秘的暗門,要核對暗號才能出入。

那麼長城上一共有多少這樣的秘密通道呢?
天津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歷時四年多時間,結合古代輿圖(地圖)確認至少220處暗門的位置;跨越10個省區,利用無人機和數碼技術,對明長城超過9成的人工墻體進行拍攝,得到超過200萬張圖片,構建起「長城全線實景三維圖像平台」,圖像精度達到厘米級。

天津大學的研究團隊從中找到了130多處暗門實物遺存,並首次構建出暗門的「家族圖譜」。
這些暗門高度通常為1.5米至2.5米,最窄的僅能單人通行,最寬的可以讓馬匹通過,每一處暗門的構造都不盡相同,與地形高度契合,也承擔不同的功能。
首次發現「突門」 最神秘的長城暗門
暗門中最為隱秘的一種,叫做「突門」,主要用於奇襲,面向敵方的一面砌磚偽裝,面向己方的一面則是空心的門洞,可以容納士兵在內。對戰之時,敵人從外部無法發現突門的位置,而士兵則可以從內部打破突門,出其不意發動攻擊。

清代著名學者魏源曾用「藏於九地之下為暗,動於九天之上為突」形容暗門之隱蔽和突門之奇詭。
早在2,000多年前的《墨子》中,已有類似突門設施的記述,但一直沒有發現對應的實物證據,直到2019年,研究團隊在河北秦皇島市首次發現了突門遺迹。

除了軍事作用,部分暗門也被用作對外通商,或是邊境軍民出關耕作、放牧的通道。
長城防禦體系研究專家、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張玉坤認為,這從另一個角度「體現出長城的開放性」。
「暗門藏着長城的秘密,更藏着古人的智慧,」研究團隊成員、天津大學建築學院特聘研究員李哲指,未來將利用數碼技術等進一步還原長城的「真容」,繼續解讀暗門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