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為看中國崛起 超廣闊的疆域國土

編輯︰黃皓頤

   中國除了人口多,還擁有超廣闊的疆域國土,比起鄰近的印度、歐洲各國等,有過之而無不及。每年春運,都帶動逾30億人次在國土內的轉移,亦意味着人口和地域的挑戰,能夠克服這種難關,正是見證中國崛起,有能力創造世界奇迹。

張維為看中國崛起:從歷史形成百國之和

當代中國-名家-張維為看中國崛起超廣闊的疆域國土
擁有遼闊的疆域國土是中國崛起的優勢之一,而且我們有強大的中央政府和軍事的國防實力,無懼西方國家的種種施壓。(圖片來源:Getty)

  中國第二個「文明型國家」特徵,是擁有超廣闊的疆域國土,這亦是中國崛起的優勢。

  中國遼闊的疆土是在漫長歷史中逐步形成,我稱為「百國之和」,是由成百上千個國家慢慢整合起來。在今天世界版圖,俄羅斯的面積比中國大,加拿大的面積也比中國大,但這兩個國家從沒有經歷過像中國「文明型國家」意義上這種整合歷程。

  印度也是個人口大國,但國土面積只有中國1/3,疆土內的整合程度也遠遠不如中國,而且很多地方的反叛力量還沒有平息,加上種姓制度阻礙了印度的人口流動和社會活力。

  延伸閱讀:張維為看中國崛起 超大型人口規模的優勢

張維為看中國崛起:秦漢已有中央政府

  中國學者錢穆曾比較古代中國、古希臘及古羅馬。他說古希臘是「有民無國」,古羅馬是「有國無民」,而古代中國是「有國有民」。古希臘是由大批規模較小、較中等的城邦組成,有些人口上千人,或一個城邦有10多萬人,但仍比中國秦漢時期一個郡縣的人口少,而且古希臘從來沒有真正的、統一的中央政府。

  羅馬帝國常年征戰,它最強盛的時候,疆域有350多萬平方公里,跟中國西漢時相若。但在國家治理上,古羅馬始終沒有形成像秦漢時期那種內部的人口整合。當時中國已有戶籍制、郡縣制、編戶齊民等等,但羅馬帝國面對經濟衰退、政治動盪、日耳曼遊牧蠻族的入侵等,最後走向解體和滅亡。

  延伸閱讀:張維為:我們要自信 但不要自負

  中國的情況則截然不同。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實行「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推行郡縣制,奠定維持中國統一的文化和政治基礎。之後的中國雖然經歷過多次分裂,但歷代的主流政治都是尋求統一,歷代的政治制度都可以追溯到秦漢時代。正如毛澤東說過的「百代都行秦政制」,中國「大一統」的傳統,早自秦統一之後就一脈相承下來。

  遼闊的統一疆域,使中國獲得絕大多數國家都難以比擬的地緣優勢和戰略縱深。中國有強大的中央政府和國防能力,使我們徹底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百餘年的「挨打」問題。中國在超大規模的國土內進行戰略布局,可以實現「西氣東輸」、高鐵「八縱八橫」等人類歷史上罕見的現代工程。

張維為看中國崛起:「一帶一路」與世界接軌

當代中國-名家-張維為看中國崛起超廣闊的疆域國土
在中國遼闊的疆域國土上,見證中國崛起的例子眾多,像2011年3月19日開通的渝新歐鐵路,至今剛好十年。滿載貨品的中歐班列,累積開行逾3.3萬列,往來中國重慶至德國杜伊斯堡,途徑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及波蘭,是橫跨亞歐的重要鐵路。(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對大多數國家來說,產業升級意味着產業要遷移到國外,但中國在自己內部就可以實現大規模的產業梯度轉移。一般製造業可以從發達板塊,轉移到新興板塊,但仍然留在中國,這就延長了中國製造業的生命周期。「文明型國家」形成的地緣優勢,使中國具有其他國家遠遠趕不上的「地緣輻射力」。

  中國的開放政策,從沿海到沿江、沿邊、沿邊境開放,到今天「一帶一路」的倡議,把中國的邊境省份變成對外開放的前沿,特別是歐亞鐵路的建設,包括渝新歐鐵路、連雲港、義烏到歐洲的鐵路,還有正在建設中、從雲南通往東南亞的鐵路大通道,將中國與中亞、俄羅斯、歐洲和東南亞國家都連成一片。

  延伸閱讀:張維為談中國崛起的世界意義

  中國超廣闊疆域國土其實是一個「洲」的概念,你乘飛機3小時,仍是在自己的國家內;相反在歐洲,已走了10幾個國家。你在這麼長的時間內,仍在中國境內,講中國話、吃中國菜,享受豐富的中國文化,這是少有的精彩。結合人口與地域這兩個「超」帶來的挑戰,一旦克服這種挑戰,創造的一定是世界奇迹。

  舉個例子,中國的高鐵技術是世界最好的,原因是能夠應對中國巨大的人口壓力。一個春運牽涉30多億人次,在最短時間內把最多的人口,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實現了這個突破,就是克服了眾多人口和超廣闊的疆域國土的挑戰,意味着高鐵技術適應東北的凍土、江南密集的河網和雲貴高原,那代表中國的技術肯定比其他國家更完備,亦可見證中國崛起的優勢。

  (轉載自《這就是中國》第7集)

相關標籤
紫禁城

葛兆光對「天下」的想像:歷史學者普遍強調「中國」與「四方」之別

上海

葛兆光對「天下」的想像:一個烏托邦想像背後的政治、思想與學術

當代中國-名家-張維為看中國崛起文化積澱「和而不同」

張維為看中國崛起 文化積澱達到「和而不同」

當代中國-名家-張維為看中國崛起超悠久歷史傳統的背後意義

張維為看中國崛起 悠久歷史傳承的治國理念

https://www.ourchinastory.com/images/當代中國-張維為-張維為看中國崛起超大型人口規模的優勢

張維為看中國崛起 超大型人口規模的優勢

https://www.ourchinastory.com/imag當代中國-名家-張維為-「四超」的「文明型國家」

張維為:中國是「四超」的「文明型國家」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北京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對「天下」的想像:單純認為天下平等和諧 只是浪漫情懷

時間與愛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真愛永不褪色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87年版《紅樓夢》取景地 成都這公園歷史底蘊深厚?

天安門廣場、白宮
新加坡前資深外交官馬凱碩
馬凱碩

馬凱碩:是時候與非西方開展對話了

醫療革命和技術進步人工智慧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看中國「不可能產生科學革命」論調

香港達德學院是共產黨在港建立的一間大專院校。校舍原是瀧江別墅,芳園是別墅的別稱。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顧達德學院 匯聚共產黨專才的香港大專院校

2021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週,機器人表演
當代中國-金燦榮
金燦榮

金燦榮看第四次工業革命 中國地位舉足輕重

農田、貨櫃船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從土地和海洋文明 看東、西方兩大文明的差異

當代中國 時評

人均壽命不斷延長 中國人的「長壽密碼」有哪些?

共同富裕
Qiyuan Lu
盧麒元

盧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國擴大經濟共同體成關鍵

中國在智慧科技養老上仍有很大發揮空間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術賦能養老服務

人民幣暫時難以取代美元地位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雷鼎鳴
雷鼎鳴

雷鼎鳴看中國經濟|人民幣取代美元的障礙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呼倫貝爾草原
陳萬雄

陳萬雄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戰皆在呼倫貝爾草原

中國願意和世界各國落實多邊主義
當代中國-央視快評
央視快評

中國經濟|攜手共促開放共享的服務經濟

霞飛宸

霞飛宸解說馬遠《水圖》:取材及手法絕無僅有

 美元人民幣
翟東升

翟東升從日德匯率政策 預示不干預人民幣升值利多於弊

當代中國-林奮強-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林奮強
林奮強

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 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金一南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名家-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樊錦詩

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當代中國-名家-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張信剛

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當代中國-名家-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莫言
莫言

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 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吳家瑋-吳家瑋窮小子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吳家瑋
吳家瑋

吳家瑋窮小子 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李光耀-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李光耀
李光耀

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單霽翔-今年故宮600歲
當代中國-單霽翔
單霽翔

修繕保育 北京故宮迎來600歲生日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自從改革開放後,中國人談情說愛亦逐漸由含蓄到奔放。
當代中國-時空筆記
時空筆記

沒有自我到卿卿我我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