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3-29
中国除了人口多,还拥有超广阔的疆域国土,比起邻近的印度、欧洲各国等,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年春运,都带动逾30亿人次在国土内的转移,亦意味着人口和地域的挑战,能够克服这种难关,正是见证中国崛起,有能力创造世界奇迹。
张维为看中国崛起:从历史形成百国之和

中国第二个“文明型国家”特征,是拥有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这亦是中国崛起的优势。
中国辽阔的疆土是在漫长历史中逐步形成,我称为“百国之和”,是由成百上千个国家慢慢整合起来。在今天世界版图,俄罗斯的面积比中国大,加拿大的面积也比中国大,但这两个国家从没有经历过像中国“文明型国家”意义上这种整合历程。
印度也是个人口大国,但国土面积只有中国1/3,疆土内的整合程度也远远不如中国,而且很多地方的反叛力量还没有平息,加上种姓制度阻碍了印度的人口流动和社会活力。
延伸阅读:张维为看中国崛起 超大型人口规模的优势
张维为看中国崛起:秦汉已有中央政府
中国学者钱穆曾比较古代中国、古希腊及古罗马。他说古希腊是“有民无国”,古罗马是“有国无民”,而古代中国是“有国有民”。古希腊是由大批规模较小、较中等的城邦组成,有些人口上千人,或一个城邦有10多万人,但仍比中国秦汉时期一个郡县的人口少,而且古希腊从来没有真正的、统一的中央政府。
罗马帝国常年征战,它最强盛的时候,疆域有350多万平方公里,跟中国西汉时相若。但在国家治理上,古罗马始终没有形成像秦汉时期那种内部的人口整合。当时中国已有户籍制、郡县制、编户齐民等等,但罗马帝国面对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日耳曼游牧蛮族的入侵等,最后走向解体和灭亡。
延伸阅读:张维为:我们要自信 但不要自负
中国的情况则截然不同。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推行郡县制,奠定维持中国统一的文化和政治基础。之后的中国虽然经历过多次分裂,但历代的主流政治都是寻求统一,历代的政治制度都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正如毛泽东说过的“百代都行秦政制”,中国“大一统”的传统,早自秦统一之后就一脉相承下来。
辽阔的统一疆域,使中国获得绝大多数国家都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和战略纵深。中国有强大的中央政府和国防能力,使我们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百余年的“挨打”问题。中国在超大规模的国土内进行战略布局,可以实现“西气东输”、高铁“八纵八横”等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现代工程。
张维为看中国崛起:“一带一路”与世界接轨

对大多数国家来说,产业升级意味着产业要迁移到国外,但中国在自己内部就可以实现大规模的产业梯度转移。一般制造业可以从发达板块,转移到新兴板块,但仍然留在中国,这就延长了中国制造业的生命周期。“文明型国家”形成的地缘优势,使中国具有其他国家远远赶不上的“地缘辐射力”。
中国的开放政策,从沿海到沿江、沿边、沿边境开放,到今天“一带一路”的倡议,把中国的边境省份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特别是欧亚铁路的建设,包括渝新欧铁路、连云港、义乌到欧洲的铁路,还有正在建设中、从云南通往东南亚的铁路大通道,将中国与中亚、俄罗斯、欧洲和东南亚国家都连成一片。
延伸阅读:张维为谈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
中国超广阔疆域国土其实是一个“洲”的概念,你乘飞机3小时,仍是在自己的国家内;相反在欧洲,已走了10几个国家。你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仍在中国境内,讲中国话、吃中国菜,享受丰富的中国文化,这是少有的精彩。结合人口与地域这两个“超”带来的挑战,一旦克服这种挑战,创造的一定是世界奇迹。
举个例子,中国的高铁技术是世界最好的,原因是能够应对中国巨大的人口压力。一个春运牵涉30多亿人次,在最短时间内把最多的人口,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实现了这个突破,就是克服了众多人口和超广阔的疆域国土的挑战,意味着高铁技术适应东北的冻土、江南密集的河网和云贵高原,那代表中国的技术肯定比其他国家更完备,亦可见证中国崛起的优势。
(转载自《这就是中国》第7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