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8-26
今年8月11日,新加坡《聯合早報》訪問新加坡前資深外交官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就其剛出版的回憶錄《Living the Asian Century——An Undiplomatic Memoir》(活在亞洲世紀:一份不那麼外交官的回憶錄),以及外界給他貼上的「親華」標籤、如何看待中美競爭與多邊主義、他在外交與學術界的職業生涯經歷等話題,分享他的觀點與思考。
馬凱碩:身處中美政治較量 須確保新加坡不受牽連
如果硬要說我「親」哪個國家,那一定是新加坡。
眾所周知,我在這本回憶錄中解釋了自己對新加坡的感激之情,但我也能理解為甚麼有些新加坡人會產生馬凱碩「親華」的看法。因為他們看見我與那些西方人士交鋒,其中許多人關於中國的文章與描述都非常扭曲。
當你身處一場重大地緣政治較量時,一方試圖妖魔化另一方是很常見的事情。但必須記住,在這場競爭中,中美雙方都會把本國的利益放在首位,都會犧牲像新加坡這種小國利益。
所以,必須確保新加坡不被捲入其中,我們不站任何一邊。
與此同時,如果我們能做點甚麼來盡量減少競爭烈度,並努力向中美解釋,能夠避免這樣的競爭,於雙方皆是好事,這正是我寫書之初衷。
延伸閱讀:李光耀破冰之旅 鄧小平回訪取經 改革開放借鑒新加坡經驗
馬凱碩為新加坡利益服務 對中國前景保持樂觀
一方面,我在為新加坡的利益服務;另一方面,那些更清醒的美國人很清楚,我這樣做也是在幫助美國。因此,美國知名大學依然向我敞開大門,這說明思慮周詳的美國人理解我的意圖。
現在,如果你與中國企業家交談,他們顯然比較缺乏自信與對未來的樂觀預期。商業信心低落並不是一個好兆頭。房地產泡沫在中國的出現與惡化也不是一個好兆頭。中國面臨主要挑戰在地緣政治層面,即如何與美國打交道。
問題是,中國是否有能力應對一系列挑戰。這正是我認為美國嚴重低估中國的地方,美國低估了中國人民與中國政府找到務實解決方案的能力。
說到底,西方社會普遍認為中國及她未來是悲觀的。而我總是說,自己是一名「中國樂觀主義者」,現在這種主張被視作「瀕危物種」。但我依然對中國的長期前景保持樂觀。(二之一)
(轉載自《聯合早報》視頻,標題及內容經編輯整理)
延伸閱讀:國策通識|甚麼是「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