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香港文化教子必備藤條、雞毛掃 你「嘗」過哪一種?

編輯︰豆子

  籐條、雞毛掃是20世紀60至80年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家家戶戶必定常備這兩件香港文化「打仔神器」。每當孩子頑皮,家長總能隨手拿起放在一旁的籐條或雞毛掃一揮,以適當的體罰讓孩子乖乖聽話,學習服從。後來隨着時代變遷,體罰步入歷史,藤條和雞毛掃也漸漸變成代表上一代的香港文化。

 藤條「專責」教子女 不同於雞毛掃的香港文化

  香港人小時候一定聽過「藤條炆豬肉」,甚至曾經親自「領教」,不過陪伴70後、80後長大的「藤條炆豬肉」,原來對於一眾90後、00後來說頗為陌生,究竟香港文化「藤條炆豬肉」為什麼有鞭打的意思?為什麼是「炆豬肉」,而不是「炆羊肉」或「炆牛肉」?

  延伸閱讀「白飯魚」60年代家家必備 消失又重來的香港文化?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文化-雞毛掃-藤條-1
部分雜貨店仍有售賣代表着香港文化的藤條。(圖片來源:virginalee@Instagram)

  延伸閱讀被歲月剪斷的香港文化?認識上海理髮廳的「飛髮」人情味

  與雞毛掃不同,藤條是專門用來教導子女的工具,除了體罰,幾乎沒有其他正規用途。按《清稗類鈔》記載,清朝有位姚姓縣令政績不俗,他管理的範圍內出了一位自稱能預測未來的道士,引起聚眾鬧事,縣令於是請道士到府上,戲稱要請他吃「荀燒肉」,實質是以竹板或荊條施行笞刑,打道士的屁股八百下。

  「筍燒肉」用以形容因笞刑所帶來的皮肉之苦有如火燒,而《清稗類鈔》原文中「命笞臀四百」一句,「臀」字與「豚」字同音,所以廣東人借同音字,用「豬肉」隱喻「臀肉」,並引申出「藤條炆豬肉」的具有香港文化特色的俗語。 

  延伸閱讀細看百年校服演變 認識香港文化變遷

雞毛掃除塵一流 香港文化產物比藤條多功能

  雞毛掃(內地稱:雞毛撢子)亦是香港文化中教子必備的輔助工具,不過雞毛掃除了可以教子,亦可打掃家居。

  有別於藤條,從前雞毛掃是傳統香港文化中,居家必備的清掃工具,其確實起源無從稽考,但普遍相信來自農村,村民撿起雞毛把玩時,發現雞毛掃過的地方灰塵大量減少,於是便開始收集雞毛,黏貼在木棍上,製成雞毛掃,用作除塵打掃。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文化-雞毛掃-藤條-2
雞毛掃是香港文化一部分,既可掃塵,亦有「教仔」的用途。(網上圖片)

  雞毛掃之所以除塵力特強,原因是雞毛的特性有關,其纖維大小不一,呈網狀,通過摩擦可以產生靜電除塵,比起現代大部分除塵工具有着更顯著的清潔效果,清潔時亦不會在物品表面留下痕迹。不過,現時雞毛掃的除塵功能已漸漸被吸塵機取代,步入式微。

  但是,近年環保主義抬頭,以天然材料製作、可被環境分解的雞毛掃,又再次掀起討論。

  藤條和雞毛掃價格低廉、易於收藏,而且較不易對被罰者造成永久性創傷,所以從前香港人經常用藤條和雞毛掃教育子女,成為數代人對傳統香港文化的一眾集體回憶。後來隨着時代演變,體罰被寫進香港文化的歷史當中,僅有「教子功能」的藤條漸漸被淘汰,剩下可一物二用的雞毛掃,堅定地留在香港文化的傳承之中。

相關標籤

清潔龍阿德 Vs 垃圾蟲 哪個更反映香港文化?

當代中國-飛凡香港-重溫香港歷史1984年最大英資財團怡和遷冊

重溫香港歷史 1984年最大英資財團怡和遷冊

2:08
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文化-香港地下鐵舉行通車儀式

香港地鐵1979年通車 營運40載由本地衝出國際

2:09

亞洲第一購物商場|尖沙咀海運大廈 血拼發源地 擁香港首間玩具反斗城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香港歷史博物館增3展覽「香港多面體」 看油尖旺發展 讀華僑葡人故事

《破·地獄》劇照

《破·地獄》|破地獄為超渡亡者還是慰藉生者?「跳油鑊」為何已很少見?

「建築女王」扎哈‧哈迪德香港情緣 設計山頂俱樂部 奪生涯首個國際獎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

香港海防博物館原是鯉魚門炮台 改名「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是回歸初心?

2:36

香港回憶鬼節篇|調景嶺因誰自殺變「吊頸嶺」?陰澳改名多得迪士尼?

3:06

香港回憶鬼節篇|赤柱美利樓是猛鬼辦公室?政府公帑驅鬼 法師超渡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