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新豹看東華醫院:代表香港民間和內地官方的合作關係

編輯︰黃皓頤

  香港民間和內地官方,或者說香港民間和內地民間的關係,又是怎麼樣?從東華醫院的大堂中,看到由皇帝賜予的牌匾,可見一斑。

  1870年成立的東華醫院,1877年第一次回內地賑災,當時的賑災活動就是中國近代史中最嚴重的一次大災難。

丁新豹看東華醫院首次內地賑災 協助籌款救助超級旱災災民

東華醫院大禮堂
東華醫院的大禮堂內,懸掛了多幅各界送贈的布幛、鏡屏和牌匾,當中包括隱約可見的「克廣德心」牌匾(左上)及「見義勇為」牌匾(右上)。約攝於19世紀末。(圖片來源:香港記憶/香港歷史博物館)
東華醫院
位於香港太平山區普仁街的東華醫院,是香港第一所由華人開辦的中醫院,專門為本地華人提供服務。圖約攝於1870年代。(圖片來源:香港記憶/香港歷史博物館)

  這次大災難是旱災,名為「丁戊奇荒」,牽涉所及的地方包括整個山西省,以及河北、河南北邊、安徽西北邊,都是災區。

  現時東華醫院大堂中的一塊寫着「克廣德心」的牌匾,就是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送給醫院的。當年曾國荃運氣不太好,他剛剛去到太原,就發現當地發生了這麼嚴重的旱災,死了超過90萬人,是中國近代史的一次大災難。

  旱災往往住造成嚴重的死亡數字,因為不是單單沒有東西吃,也會沒有水喝。當一個人沒有水喝,很容易會捱不到,而且沒有水的話,所有莊稼都會枯死了。那個年代,不可以在外地將食物和水運送到災區。再者,就連鄰近的省也會遇上旱災,難施援手。

  結果,當時的清朝朝廷委任了李鴻章去賑災。李鴻章是直隸總督,他就透過東華醫院去做賑災工作。他說潮州有很多富有商人,便叮囑他們集腋成裘,捐錢賑災。當時東華醫院收集了香港各界人士的捐款,運到內地,此外,南洋地區的慈善團體也將捐款收集後,先匯給東華,然後東華將那些捐款匯到內地賑災。

  直至完成賑災後,李鴻章便上奏皇上,請求他論功行賞。當時的光緒皇帝就御賜了一塊寫着「神威普佑」的牌匾給東華醫院,這也是香港第一次接受皇上御賜的牌匾,現在這塊牌匾就掛在上環文武廟。

「神威普佑」牌匾
1877年東華醫院第一次回內地賑災,就是參與「丁戊奇荒」的嚴重旱災,事後東華獲得當時的光緒皇帝就御賜了一塊寫着「神威普佑」的牌匾,以表揚其賑災的貢獻。(圖片來源:東華三院網站)

  這次中國近代史最大型的災難,也是東華醫院第一次參與賑災活動。往後,這類賑災活動陸續有來。

  延伸閱讀:丁新豹回顧香港大學是為中國而建立

丁新豹看東華醫院踴躍賑災 曾獲清皇帝御賜牌匾表揚貢獻

  1884年華北水災,東華又去幫忙賑災,這次則由李鴻章和聯同三位官員贈予一塊「見義勇為」的牌匾給東華醫院。

  1年後,1885年廣州發生水災。這次東華當然也有全力幫忙賑災,其後獲得光緒皇帝賜予「萬物咸利」的牌匾。

  東華醫院由1870年成立,到了1885年,光緒皇帝已有2個御賜牌匾送給東華,都是跟賑災有關的。由此可見,香港人回內地賑災,並不是從現在開始的,而是早於19世紀晚期已開始回去內地賑災。

  1920年,東華醫院又參與了另一次嚴重的大旱災,涉及中國北方直隸、山東、河南、陝西和山西。這次旱災的情況,就跟1877年的「丁戊奇荒」(山西大旱災)十分相似。

  當時出任山東威海總督的駱克(Sir James Haldane Stewart Lockhart KCMG),因在1887年做過香港的華民政務司,與東華醫院素有淵源,而這次山東遇上特大旱災,駱克就聯絡東華幫忙籌款賑災。在賑災完結後,駱克就給香港東華院送了一塊「可以療飢」牌匾。

  這類的例子比比皆是,東華差不多每年都到廣東賑災,而東華的這些牌匾正好反映香港和內地在賑災活動的密切關係。

  東華曾參與的賑災活動,還有高州飢荒、清遠水災等。

  東華一直不停地參與賑災活動,直到1949年後,國家把所有民間賑災活動都全部收回中央負責。

  香港人從沒有停過(賑災),這是足以令我們自豪的。到了中國改革開放,我們又立即回到內地賑災了。

  東華沒有任何政治背景,也沒有宗教背景,完全是出於中國人救災扶危的心去參與賑災的。

  延伸閱讀:丁新豹憶基督教跟革命的關係密切?

丁新豹看東華醫院「一‧二八」賑兵災 成立工藝所助民眾學手藝

「義氣可風」牌匾
1932年,日本在上海發動「一.二八」事變,災民達20多萬人。東華醫院籌得40多萬元匯到上海賑濟災民。事後,當年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及軍長蔡廷鍇將「義氣可風」的牌匾贈予東華,表揚其賑濟災民的貢獻。(圖片來源:香港記憶/東華三院文物館)

   到了1931年,日本侵華,成立滿州國。1932年,日本人開始在上海蠢蠢欲動,當時的十九路軍去打日本人,結果在上海打了一場名為「一‧二八」事變。當時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和軍長蔡廷鍇贈予匾額「義氣可風」給東華醫院,以表揚其賑濟上海的兵災所作出的貢獻。

  東華除了賑災外,又成立了不少工藝所,讓民眾學習一門手藝謀生。

  從種種的賑災活動,我們可以知道香港和內地陸的聯繫從來沒有中斷過,當時民間的交往是很密切的。由此,我們也知道香港人的慈善觀念由來已久。(八之六)

  (轉載自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歷史文化學堂──和諧與矛盾:論清末至中共建國前的中港關係》專題講座@YouTube,標題及內容經編輯整理)

相關標籤
1870-1880年香港

丁新豹看南京條約影響深遠 香港為何變成中西匯流窗口?

香港達德學院是共產黨在港建立的一間大專院校。校舍原是瀧江別墅,芳園是別墅的別稱。

丁新豹回顧達德學院 匯聚共產黨專才的香港大專院校

香港海員大罷工、省港大罷工

丁新豹看1920年代兩次工潮 罷工捲進政治角力

香港大學

丁新豹回顧香港大學是為中國而建立

道濟會堂

丁新豹憶基督教跟革命的關係密切?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時間與愛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真愛永不褪色

紫禁城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對「天下」的想像:歷史學者普遍強調「中國」與「四方」之別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87年版《紅樓夢》取景地 成都這公園歷史底蘊深厚?

天安門廣場、白宮
新加坡前資深外交官馬凱碩
馬凱碩

馬凱碩:是時候與非西方開展對話了

醫療革命和技術進步人工智慧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看中國「不可能產生科學革命」論調

2021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週,機器人表演
當代中國-金燦榮
金燦榮

金燦榮看第四次工業革命 中國地位舉足輕重

農田、貨櫃船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從土地和海洋文明 看東、西方兩大文明的差異

當代中國 時評

人均壽命不斷延長 中國人的「長壽密碼」有哪些?

孫中山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憶孫中山一番話 香港土壤萌生革命思想

共同富裕
Qiyuan Lu
盧麒元

盧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國擴大經濟共同體成關鍵

中國在智慧科技養老上仍有很大發揮空間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術賦能養老服務

人民幣暫時難以取代美元地位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雷鼎鳴
雷鼎鳴

雷鼎鳴看中國經濟|人民幣取代美元的障礙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呼倫貝爾草原
陳萬雄

陳萬雄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戰皆在呼倫貝爾草原

中國願意和世界各國落實多邊主義
當代中國-央視快評
央視快評

中國經濟|攜手共促開放共享的服務經濟

霞飛宸

霞飛宸解說馬遠《水圖》:取材及手法絕無僅有

 美元人民幣
翟東升

翟東升從日德匯率政策 預示不干預人民幣升值利多於弊

當代中國-林奮強-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林奮強
林奮強

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 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金一南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名家-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樊錦詩

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當代中國-名家-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張信剛

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當代中國-名家-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莫言
莫言

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 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吳家瑋-吳家瑋窮小子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吳家瑋
吳家瑋

吳家瑋窮小子 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李光耀-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李光耀
李光耀

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單霽翔-今年故宮600歲
當代中國-單霽翔
單霽翔

修繕保育 北京故宮迎來600歲生日

當代中國-改革開放-自從改革開放後,中國人談情說愛亦逐漸由含蓄到奔放。
當代中國-時空筆記
時空筆記

沒有自我到卿卿我我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