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6-05
香港民間和內地官方,或者說香港民間和內地民間的關係,又是怎麼樣?從東華醫院的大堂中,看到由皇帝賜予的牌匾,可見一斑。
1870年成立的東華醫院,1877年第一次回內地賑災,當時的賑災活動就是中國近代史中最嚴重的一次大災難。
丁新豹看東華醫院首次內地賑災 協助籌款救助超級旱災災民
這次大災難是旱災,名為「丁戊奇荒」,牽涉所及的地方包括整個山西省,以及河北、河南北邊、安徽西北邊,都是災區。
現時東華醫院大堂中的一塊寫着「克廣德心」的牌匾,就是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送給醫院的。當年曾國荃運氣不太好,他剛剛去到太原,就發現當地發生了這麼嚴重的旱災,死了超過90萬人,是中國近代史的一次大災難。
旱災往往住造成嚴重的死亡數字,因為不是單單沒有東西吃,也會沒有水喝。當一個人沒有水喝,很容易會捱不到,而且沒有水的話,所有莊稼都會枯死了。那個年代,不可以在外地將食物和水運送到災區。再者,就連鄰近的省也會遇上旱災,難施援手。
結果,當時的清朝朝廷委任了李鴻章去賑災。李鴻章是直隸總督,他就透過東華醫院去做賑災工作。他說潮州有很多富有商人,便叮囑他們集腋成裘,捐錢賑災。當時東華醫院收集了香港各界人士的捐款,運到內地,此外,南洋地區的慈善團體也將捐款收集後,先匯給東華,然後東華將那些捐款匯到內地賑災。
直至完成賑災後,李鴻章便上奏皇上,請求他論功行賞。當時的光緒皇帝就御賜了一塊寫着「神威普佑」的牌匾給東華醫院,這也是香港第一次接受皇上御賜的牌匾,現在這塊牌匾就掛在上環文武廟。
這次中國近代史最大型的災難,也是東華醫院第一次參與賑災活動。往後,這類賑災活動陸續有來。
延伸閱讀:丁新豹回顧香港大學是為中國而建立
丁新豹看東華醫院踴躍賑災 曾獲清皇帝御賜牌匾表揚貢獻
1884年華北水災,東華又去幫忙賑災,這次則由李鴻章和聯同三位官員贈予一塊「見義勇為」的牌匾給東華醫院。
1年後,1885年廣州發生水災。這次東華當然也有全力幫忙賑災,其後獲得光緒皇帝賜予「萬物咸利」的牌匾。
東華醫院由1870年成立,到了1885年,光緒皇帝已有2個御賜牌匾送給東華,都是跟賑災有關的。由此可見,香港人回內地賑災,並不是從現在開始的,而是早於19世紀晚期已開始回去內地賑災。
1920年,東華醫院又參與了另一次嚴重的大旱災,涉及中國北方直隸、山東、河南、陝西和山西。這次旱災的情況,就跟1877年的「丁戊奇荒」(山西大旱災)十分相似。
當時出任山東威海總督的駱克(Sir James Haldane Stewart Lockhart KCMG),因在1887年做過香港的華民政務司,與東華醫院素有淵源,而這次山東遇上特大旱災,駱克就聯絡東華幫忙籌款賑災。在賑災完結後,駱克就給香港東華院送了一塊「可以療飢」牌匾。
這類的例子比比皆是,東華差不多每年都到廣東賑災,而東華的這些牌匾正好反映香港和內地在賑災活動的密切關係。
東華曾參與的賑災活動,還有高州飢荒、清遠水災等。
東華一直不停地參與賑災活動,直到1949年後,國家把所有民間賑災活動都全部收回中央負責。
香港人從沒有停過(賑災),這是足以令我們自豪的。到了中國改革開放,我們又立即回到內地賑災了。
東華沒有任何政治背景,也沒有宗教背景,完全是出於中國人救災扶危的心去參與賑災的。
延伸閱讀:丁新豹憶基督教跟革命的關係密切?
丁新豹看東華醫院「一‧二八」賑兵災 成立工藝所助民眾學手藝
到了1931年,日本侵華,成立滿州國。1932年,日本人開始在上海蠢蠢欲動,當時的十九路軍去打日本人,結果在上海打了一場名為「一‧二八」事變。當時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和軍長蔡廷鍇贈予匾額「義氣可風」給東華醫院,以表揚其賑濟上海的兵災所作出的貢獻。
東華除了賑災外,又成立了不少工藝所,讓民眾學習一門手藝謀生。
從種種的賑災活動,我們可以知道香港和內地陸的聯繫從來沒有中斷過,當時民間的交往是很密切的。由此,我們也知道香港人的慈善觀念由來已久。(八之六)
(轉載自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歷史文化學堂──和諧與矛盾:論清末至中共建國前的中港關係》專題講座@YouTube,標題及內容經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