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4-26
若你坐車途經屯門公路,一定會看到夜色中壯觀又美麗的青馬大橋,暗暗為香港擁有這座地標建築而自豪。
不經不覺,青馬大橋落成啟用已27個年頭,但,你知道最初這條大橋並非優先方案嗎?它為何能夠「突圍」而出,成為連接市區與大嶼山赤鱲角機場的重要角色?
拍板建青馬大橋 皆因造價低?
或許你已經想到,在1980年代末公布的「玫瑰園計劃」(即後來的「香港機場核心計劃」)中,港英政府原本屬意興建海底隧道,連接市區至大嶼山;畢竟有了紅磡海底隧道(1972年)及東區海底隧道(1989年)的成功經驗,這個想法也是順理成章的。
為何後來建海底隧道的方案會被青馬大橋取代?簡單來說,是成本問題。
原來當時考慮到馬灣水流過急的關係,若以傳統沉降隧道方法建造海底隧道,「入水」風險大,加上成本高昂。相比之下,大橋造價比建造海底隧道便宜得多。因此,最後拍板耗資71億元興建跨越馬灣海峽的青馬大橋。
青馬大橋雙層設計 上層6綫行車 下層港鐵行駛
1992年5月動工,花了近五年時間,建成全長2.2公里的青馬大橋。青是指青衣,馬是指馬灣。大橋離海面高度62米,橋塔高度206米,採用雙層設計,上層的橋面是6綫雙程行車的高速公路,下層則是供鐵路東涌綫及機場快綫,以及兩條在緊急時(例如颱風吹襲)使用的行車道路。
興建青馬大橋的工程浩大,單單結構鋼才已重達5萬公噸,主鋼纜使用了33,400條直徑5.38毫米的鋼絲,以空中來回絞織的方法捆成,總長度達16萬公里,足夠圍繞地球4次。
青馬大橋全球第二長公路鐵路雙用吊橋 青嶼幹線觀景台是最佳眺望位置
青馬大橋在1997年4月27日開幕,5月22日通車,現為全球第二長的公路及鐵路雙用吊橋。青馬大橋連同汲水門大橋、馬灣高架道路,成為連接市區至大嶼山赤鱲角機場的主要幹綫:青嶼幹線,是機場交通網絡的重要部分,也在香港交通史寫上重要的一頁。
1999年,青馬大橋被列入「二十世紀10大建築」之一。既然是優秀的建築作品,自然吸引到本地及國外遊人前往參觀。位於青衣西北面的青嶼幹線訪客中心及觀景台,從螺旋式的小路繞着圓柱形的觀景台而上,就是最佳遠眺青馬大橋、汲水門大橋及汀九橋的地方,遊客可以近距離、高角度欣賞這些壯麗美景。
你有興趣來個欣賞青馬大橋之旅嗎?
延伸閱讀:集體回憶|啟德機場 一個時代的見證
延伸閱讀:香港街道故事|銅鑼灣鬧市曾有企鵝出巡?糖街有糖廠?東角何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