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三部曲:改革開放浪潮的集體回憶

編輯︰言嘉庸
撰文︰謝小明

  內地連續劇《大江大河》系列的最終章《大江大河之歲月如歌》(以下簡稱《大江大河3》),於今年初在劇壇上展露鋒芒,不但登上「新京報2024年Q1劇集榜劇集榜」,被評為「品質影集」。

  網上關於劇情發展和劇中人物命運的討論一直居高不下,至今於豆瓣穩獲8分的高評分。到底《大江大河》三部曲如何成為跨年代的「天花板級國民劇」呢?

大江大河|點燃改革浪潮的集體回憶

《大江大河》系列是一部講述改革開放發展與變遷的連續劇。(圖片來源:官方海報)

  由王凱、楊爍、董子健、楊采鈺等人領銜主演的《大江大河》系列,是根據網路作家阿耐小說《大江東去》改編,自《大江大河》於2018年首播後,在2020年推出續作《大江大河2》,至2024年推出最終章《大江大河3》,此三部作品均創下亮眼的口碑和成績。

  《大江大河》系列三部曲的題材背景廣闊,跨越上世紀多個年代,從70至80年代改革開放為起點至上世紀90年代末,細膩地描繪了三名不同階層的年青人在時代浪潮中不斷探索、浮沉和突圍的奮鬥故事。

這部跨越六年的三部曲能維持穩定的高水準,實屬難得。(圖片來源:官方海報)

  農村出身的知識分子宋運輝(王凱 飾)抓緊了高考的機會,上大學、下基層,在國企中一步步晉升為公司領導層。

  根正苗紅的雷東寶(楊爍 飾)是宋運輝的姐夫,是一名退伍軍人,回到家鄉擔任黨支部書記,是改革浪潮中敢拼敢闖、行動力十足的農民創業者。

  宋運輝的好兄弟楊巡(董子健 飾)自初中畢業後開始做生意,靠賣饅頭起家到擁有個人企業,是個體戶的典型。

王凱(中)、楊爍(左)和董子健(右)飾演的三位主人公分別代表國企知識分子、農村改革者以及個體戶,他們歷經改革開放的社會變遷,有過收穫,也有迷惘,但他們的實幹與拼搏精神依然不變,勇往直前。(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綜觀宋運輝、雷東寶和楊巡的故事可說是國營經濟、集體經濟和民營企業的縮影,看着他們如何在經濟體制改革浪潮中曲折前進,如同映照那個大時代中眾生相的命運。

  大概50、60後的觀眾會在劇中看到自己昔日奮鬥的故事,80、90後的觀眾則會在劇中看到上一代口中所述的「想當年」,點燃眾人的集體回憶,因此被稱為「國民劇」。

《大江大河》總導演孔笙與製作團隊希望能還原那個年代的東西引起觀眾共鳴。有劇粉在網上留言指劇照中的玻璃杯曾於以前的家中出現,證明製作團隊從取景、角色造型到道具都一絲不苟。(圖片來源:微博@王凱kkw)

  延伸閱讀:電視劇《難兄難弟》百看不厭 紅遍粵港兩地有何魔力

大江大河|內地版《創世紀》從小人物奮鬥史

  《大江大河》系列塑造出多個形象性格鮮明且有深度的人物,毋庸置疑,宋運輝是《大江大河》系列中最重要的人物,也是全劇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

  天資聰穎的宋運輝,因農村出身的身分而遭受歧視,劇中加入了不少細節描寫他坎坷的生活,但他透過努力、奮鬥和拼搏,一步步成為公司副領導,切切實實地感動觀眾,也讓大家陪着宋運輝一同成長。

高考恢復時,宋運萍(童瑤 飾,左)與宋運輝(右)分數都過國家線,可是因為家庭成分不好,通過不到政審。宋運輝在烈日下背誦《人民日報》社論,為宋家爭取到一個上大學的名額,宋運萍把名額留給弟弟宋運輝,讓他改變命運。(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而宋運輝的故事與1999年至2000年播出的TVB經典百集劇集《創世紀》系列中葉榮添的經歷十分相似。

  《創世紀》的故事同樣圍繞三位男主角,葉榮添(羅嘉良 飾)、許文彪(陳錦鴻 飾)及馬志強(郭晉安 飾)白手起家的創業經歷,而《大江大河》猶如是內地版《創世紀》。

  幾位主角同樣憑着努力和毅力實現了各自的人生理想,而且故事將三個主角的故事細緻地串聯一起,相互促進、相互影響、交叉推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史詩作品。

雷東寶從退伍軍人成為家鄉小雷家村的鄉村幹部,時刻想帶領小雷家村眾人增收致富,在小雷家村的改革過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楊巡從一個賣饅頭的男孩逐漸成長為企業老闆,在角色轉變方面有着明顯的進步,也是三個主角中變化最大。(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另外,《大江大河》藉着主角的視角出發,以貼地的敍事角度,生動地將恢復高考、包產到戶*、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等重大歷史事件重現於觀眾眼前。

  *「包產到戶」:是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於農村推行的一項政策。家庭聯產承包方式,由各家各戶各自承包土地耕種,種出來的收成,「保證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梁思申(楊采鈺 飾,左)小時候曾是宋運輝(右)的學生,她從美國學成歸國後,乘着改革開放的東風,成為新時代精英女性、外資經濟的代表。(圖片來源:官方劇照)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鄉鎮企業的崛起、中外合資企業的發展;到國有企業改革、財稅與外貿體制改革、醫療與住房制度革新;再到鄧小平南巡談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還有香港回歸、亞洲金融危機等……

  《大江大河》三部曲不但有着宏大的歷史視野、深入的時代剖析,同時將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與劇中三位小人物的命運相互交織。

  劇集帶領觀眾隨着主角們奮鬥的足迹,從他們的人生軌跡回望過去,置身其中地感受到每個中國人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就如看到大時代下個人「小齒輪」與國家「大齒輪」相嵌着貼合轉動,與時代同頻共振。不但讓觀眾深深感受到改革開放的力量,個人命運與時代進程有着密切的關係,更以史詩般的並向中國改革開放致敬。

  延伸閱讀:熱辣滾燙|賈玲激減100磅背後 決心「為自己贏一次」

  延伸閱讀:甄嬛傳|台灣再掀追劇熱潮 播出13年為何百看不厭?

追劇片單|7月推薦:《錯位》《長相思2》《唐朝詭事錄之西行》《赤熱》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百味中國

臘腸

春節|臘腸全國口味盤點 哪裏的最好吃?

旅遊風物

踏入11月,中國許多地方都已處於深秋時分,四周都被濃墨重彩的秋色浸染,形成一道道迷人的風景,當中包括金色林海——「活化石」胡楊林。每逢秋天,是胡楊林最佳觀賞期,究竟哪些地方可以捕捉到胡楊林最美的景致?

盤點中國最美胡楊林 走進層林浸染的金秋童話

影視時尚

《毒舌大狀》、《九龍城寨之圍城》、《破·地獄》

《破·地獄》邁向2億不是夢?盤點史上破億港產片

編輯推薦

中國鐵路冷知識之三|鐵路車次有講究 為何同一趟列車有兩個編號?

盤點|中央三次贈港國寶大熊貓 重溫可愛瞬間

2:15

「熊臉識別」野生大熊貓 高科技守護中國國寶

四川大熊貓基地

四川「追貓」攻略!盤點3大熊貓基地 邂逅「花花」和它的小夥伴們

1:47

1800隻大熊貓

十大中國瀕危動物:「最可愛國寶」大熊貓

邊「玩」熊貓邊讀書?全國首個大熊貓學院正式招生

新興行業-大熊貓飼養員

新興行業|大熊貓飼養員是「最有趣筍工」?

成都大熊貓博物館開幕 主打高科技互動保育體驗

0:31
海南艦

有片|解放軍海軍艦艇編隊訪港5天 即睇新型兩棲攻擊艦「海南艦」風釆

1:30
香港展覽盛事

《香港機遇新里程》 認識變革掌握新機遇

1:37
原來在山西省運城市有一個被譽為「中國死海」的鹽湖,運城鹽湖的湖水會隨着氣溫等及礦物變化,呈現五顏六色的變幻美景,令人歎為觀止。

山西旅遊|「中國死海」運城鹽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2:18

香港古迹|堅尼地城魯班先師廟本月設免費導賞 細訴建築歷史

3:07

非凡75年·科技篇|從跟跑到超越 中國前沿科技不斷突破

3:07
中國5G、AI、大數據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非凡75年·科技篇|從5G、AI到大數據 中國創新科技融入大眾生活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國航天「從無到強」 躋身世界前列

黃子華棟篤笑、電影《破·地獄》

《破·地獄》|黃子華「票房靈藥」怎樣練成? 首個棟篤笑原是娛圈告別作?

行山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腳比路長的道理

上海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對「天下」的想像:一個烏托邦想像背後的政治、思想與學術

2007年12月22日
南海一號

南宋沉船「南海一號」出水

冬至不端餃子碗 凍掉耳朵沒人管

  冬至是中國古代曆法二十四氣節中的重要日子,習俗之一是家家戶戶都在這天趕回家「做冬」,北方人更有吃餃子的習慣,於是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諺語,原來背後有一個觸動人心的故事。

  相傳冬至吃餃子的習俗,與東漢末年的醫聖張仲景有關。張仲景是一個醫術高明的人,某年在辭官返鄉時,正逢嚴寒的冬季,見到許多百姓沒有足夠的衣服及食物,有些人的耳朵甚至被凍壞了。

  於是,張仲景叫徒弟們用羊肉、辣椒和驅寒藥材剁碎放在鍋子裏煮,然後將這些餡料用麵皮包着,分給受寒冷天氣侵襲的百姓,治癒了很多...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