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3-01
文學是甚麼?它有甚麼用處?在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獎禮的致辭中,莫言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有趣答案。他說:「與科學技術相比,文學是沒有用處的,但是文學最大的用處,就在於它沒有用處。」
屢遭退稿 改筆名求轉運
我叫莫言,本來不應該說話,但是有時候也不得不說話,所以,這是我的人生悲劇之一。
曾有一個年輕人問我:「你為甚麼叫莫言?」我說我的原名(管謨業)中間那個字是一個「謨」字,按照中國古代從右至左的書寫方式,恰好就是莫言。
我想一個作家的筆名,跟他的創作總會存在着一些很微妙的關係。一個人為甚麼要起筆名?也有很深刻的心理原因。
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開始學習寫作,最早期是使用原名的,但文章遲遲都得不到發表,每次寄出都是退稿。那時,我在軍隊裏工作,一個戰友提醒我:「你這個名字不行,你看魯迅、巴金的名字多麼響亮、多麼乾脆,你這個管謨業,編輯一看就覺得很煩,把你(的投稿)丟到一邊。」
於是我想到改個筆名,這個「莫言」裏也包含一些別的意思,按照字面的理解,就是不要說話。
筆名提點自己人生態度
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獎後,圍繞着我這個筆名,產生很多玩笑,也有各種各樣的解釋。其實,我起(筆名)的時候主要是提醒自己,少說話、多寫作;少說話、多做事。這也是我們中國人一種非常寶貴的人生態度──少說多做。若說得太多,做的肯定就少了。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們中國大陸開始了聲勢浩大、持續至今、成績顯著的改革開放。文學作為一個重要的社會意識形態,也跟整個開放大局一起,開展了文學解放運動。
我是親身經歷了這個過程,既是過程中的寫作者,也是非常好的讀者,我閱讀了大量同行的作品,也閱讀了大量這個時期翻譯成中文的西方文學作品。
在這個過程中,有幾個元素對我產生重要的影響,包括外來的文學、本土的文學、同行的寫作,以及前輩作家的寫作,就是這些諸多的因素融合在一起,成就了一個新時期的一個小說作者。
(轉載自中華學社《中華大講堂》系列,內容和標題經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