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預期壽命從35歲升至78歲 中國為甚麼能做到?

編輯︰言嘉庸

  人可以活多久?如果你生活在香港,這個答案是85歲左右。香港人十分長壽,2021年,男性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是83歲,女性則是88歲,排在世界第一。

  與香港只有一河之隔的深圳,人均預期壽命是82歲。同屬一線城市的北上廣呢?預期壽命也在82至83歲之間,基本與香港看齊。

  至於內地欠發達的城市,例如西北部的蘭州,雖然人均預期壽命較發達城市短,只有74歲。不過,這個數字跟75年前的中國相比,已是翻了一倍。

2023年10月13日,長春新區飛躍街道三佳社區敬老餐廳內,老年人正在吃午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949年之前,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只有35歲。也就是說,75年前的中國人,最多只敢想像擁有一個35歲的人生,放在今時今日難以想像。

  現在是中國人歷史上最長壽的年代。中國人會不會更長壽?答案是肯定的。2020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是77.93歲。「十四五」規劃提到,要用五年時間,將中國人的人均預期壽命再提高1歲左右。

  人均壽命1歲的增長,在數據上看起來只是一小步,對於民生福祉來說卻是一大步,是經濟、醫療的全面提升和保駕護航。

雖然中國人均預期壽命近78歲,但同時也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圖片來源:Getty)

從饑荒、吃飽到吃好

  新中國成立前,國家積貧積弱,面對戰亂、饑荒、天災、傳染病等威脅,民眾毫無抵抗之力,活下來已經不容易,長壽自然是無從提起。

  到了和平年代,建國之初,中國仍處於一窮二白階段,當時最的大考驗,就是要讓5億人口吃飽飯。要解決國民的溫飽,保障糧食生產最為關鍵。

袁隆平在水稻培育技術上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世界的驕傲。(圖片來源:Getty)

  1949年到2018年,中國糧食年產量增長近5倍。今天的中國,可以養活14億人。袁隆平之所以受人尊敬,正因為他一生都在為中國人的飯碗奮鬥,他研發的雜交水稻如今已種在中國一半的水稻田,單是每年所增加的產量就可以養活7,000萬人。

  從饑荒,到吃飽,再到吃得好、吃得豐富、吃得健康,中國人餐桌上的果、菜、肉、蛋、奶愈來愈多,膳食結構更加科學,兒童能夠健康成長和發育,就有了長壽的基礎。

防治傳染病 與瘟疫鬥爭

  但即便能豐衣足食,還有可能敵不過瘟疫。上世紀50年代,傳染病就是中國人死亡的最大原因之一。

  當時,天花是中國死亡率最高的急性傳染病,每年有近萬人喪生。脊髓灰質炎,又稱小兒麻痺症,是另一種致命的傳染病。

  1955年,江蘇南通出現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脊髓灰質炎大流行,發現1,600多宗麻痹型患者,病死率超過27%。後來國家通過提高疫苗接種率,最終消滅了天花、脊髓灰質炎。

  50年代末的麻疹也造成約30萬人死亡。為了戰勝麻疹,國家同樣以接種疫苗手段,強化免疫來控制麻疹,近30年來至少避免1.17億人發病、99萬人死亡。正是得益於對傳染病的精細防控,中國有更多的孩子能健康長大。

醫療衛生水平提高

香港是全球人均壽命最高地區。(圖片來源:Getty)

  上文提到,香港是全球人均壽命最高地區。有研究報告指與少吸煙是關鍵,亦有人指跟清淡飲食習慣有關。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醫療資源,香港的醫療條件達到國際一流的水平,在某些領域甚至領先歐美等發達國家,港人長壽跟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也密不可分。

  而內地的欠發達城市,特別是貧困地區,要跟香港或者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比拼衛生醫療水平,自然有明顯差距。因此國家正通過健康扶貧工程,保障農村貧困人口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以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為例,此處曾經是中國最窮的地方之一,醫療衛生資源嚴重滯後,小病容易積成大病,大病亦無法及時發現。2016年起,廣東佛山承擔起對口涼山扶貧任務後,派來專業醫生免費醫治當地的病患者。幫扶團隊又帶來先進的醫療設備,幫村民做健康檢查,指導他們日常如何保健,改善全民健康狀況。

中國正積極改善基層醫療設施,並提供更多補貼予基層民眾,讓他們可以享受更好的醫療福利。(圖片來源:Getty)

  全民醫療保障是中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的另一重要因素。2021年,中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覆蓋率達到九成六。數據更顯示,65歲及以上老人做過健康檢查的比例達到66.2%。

  這個數字意味甚麼?原來要提高預期壽命,「防未病」也很關鍵,也就是要先找出潛在疾病,採取預防性治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腫瘤在內的四大慢性病是現代人主要致死原因。

  而通過健康體檢等手段,就能盡早發現慢性病高風險人群。由於慢性病藥物也已經納入醫保報銷,一旦患病,醫保亦能幫病人減輕經濟負擔,實現「病有所醫」,應保盡保。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中國每千人擁有醫生數量為1.92人。2020年,這個比例上升到1000:2.9,也就是每千人可以獲配三名醫生負責。2025年,「十四五」規劃完成後,這個數字還會繼續上升,每千人擁有醫生數3.2人。

  從不斷增長的數據可以看出,為提高人均預期壽命,國家在提高醫療衛生水平上所作出的努力。這是有賴於經濟、社會和科技實力的提升,國家才有底氣地許下「提高1歲」這個「健康承諾」。同時也因為有了1歲這個的「小目標」,醫療、養老、扶貧等領域的工作仍在不斷完善和前進。

  延伸閱讀:中國怎樣應對老齡化?

  延伸閱讀:人均壽命79歲 「健康中國」如何建成?

相關標籤

人均壽命不斷延長 中國人的「長壽密碼」有哪些?

養豬大樓運用高科技 與糧食安全有何關聯?

電動車電池;寧德時代

從無名之輩到全球霸主 中國建立電動車電池王國

智慧城市;重慶

智慧城市甚麼樣?中國已建設700多個試點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坐在輪椅的人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欣賞別人的幸福

道濟會堂
丁新豹
丁新豹

丁新豹憶基督教跟革命的關係密切?

中國黑龍江省稻田作業
當代中國-名家-溫鐵軍
溫鐵軍

溫鐵軍:為甚麼以中國為主的土地文明 更能作為人類文明未來的先導?

共同富裕
Qiyuan Lu
盧麒元

盧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國擴大經濟共同體成關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潮遊三國
羅倫斯將軍 潮遊三國

三國景點阿斗寨|劉禪為何被百姓奉為「花神」?

貴州;大數據;東數西算
當代中國 時評

從貧困省到大數據中心 貴州如何練就「中國數谷」?

中國在智慧科技養老上仍有很大發揮空間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新華網
新華網 時評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術賦能養老服務

人民幣暫時難以取代美元地位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雷鼎鳴
雷鼎鳴

雷鼎鳴看中國經濟|人民幣取代美元的障礙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

王德峰看東西方人生態度大不同 西方哲學不能變成中國思想

當代中國-中青時評
中青時評

「鐵路+旅遊」激發旅遊市場新動能

中美關係尚未到解凍階段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環球網 社評
環球時報 社評集

中美關係|歡迎中美關係「解凍」 但美國必須來真的

2022年貴州大學畢業生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中國崛起|張維為看中國5大經驗值得美國學習 更要學長遠規劃能力

呼倫貝爾草原
陳萬雄

陳萬雄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戰皆在呼倫貝爾草原

中國願意和世界各國落實多邊主義
當代中國-央視快評
央視快評

中國經濟|攜手共促開放共享的服務經濟

霞飛宸

霞飛宸解說馬遠《水圖》:取材及手法絕無僅有

 美元人民幣
翟東升

翟東升從日德匯率政策 預示不干預人民幣升值利多於弊

當代中國-林奮強-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林奮強
林奮強

林奮強的香港情:有實效的選舉 香港第一次

當代中國-名家-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金一南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國給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質財富

當代中國-名家-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樊錦詩

樊錦詩:共同守護人類的敦煌莫高窟

當代中國-名家-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張信剛

張信剛看中國傳統取代西方習俗?

當代中國-名家-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莫言
莫言

莫言給文學創作人的貼士:發個好夢刺激靈感

當代中國-金燦榮
金燦榮

金燦榮論中國外交:中華和合文化推動世界和平共處

當代中國-名家-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偉人周恩來 病中推動中日友誼永不放棄

當代中國-吳家瑋-吳家瑋窮小子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吳家瑋
吳家瑋

吳家瑋窮小子 美國發憤苦讀成材

當代中國-李光耀-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李光耀
李光耀

看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

當代中國-單霽翔-今年故宮600歲
當代中國-單霽翔
單霽翔

修繕保育 北京故宮迎來600歲生日

當代中國-時空筆記
時空筆記

高級餐廳講電話 新人類新鮮事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