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成不忘回饋家鄉 黃文秀用生命堅守中國扶貧路

編輯︰郭曉陽

  經歷8年努力,中國扶貧工作在2020年底正式結束,接近1億人成功脫貧。在扶貧路上,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最遺憾的,不是落後於人,而是中國扶貧成功了卻無法見證成果。原廣西百坭村的駐村書記黃文秀,正是因為記掛在洪災中的村民,而不幸在回村路上被洪水沖走犧牲,無法看到百坭村今天的小康成果。

捨棄留在大城市 堅持回鄉協助中國扶貧

  「愈是困難,愈是要敢於挑戰自我!」這是黃文秀在擔任百坭村書記時候經常講的一句說話。

  2016年在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畢業之後,黃文秀本應該可以有更光明的前途,留在城市工作,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本身是壯族人的黃文秀,毅然選擇了回到家鄉——廣西百色市,參與中國扶貧和協助鄉親脫貧的工作。

  從哪裏來,就到哪裏去。

  黃文秀沒有選擇留在北京,因為自己來自山區,她回去,是要把希望帶給更多鄉親父老,為改變家鄉貧窮落後而略盡綿力。

  一開始的時候,黃文秀並不是在最前線工作,但在百色市委宣傳部工作不久,她認為還是要在最基層出力,才能最大限度的幫助村民。因此,黃文秀在2018年主動請纓到距離百色市200多公里以外的百坭村擔任駐村書記。

當代中國-扶貧-棄城市生活回饋家鄉黃文秀用生命堅守在扶貧路上
黃文秀(圖右)講過,很多人離開農村以後,就不想再回去了,但總得有人回來,她就是那些人,她就是那些要投入中國扶貧工作的人。(網上圖片)

  當時的百坭村,一如中國最落後的貧困村落,山路崎嶇,交通不便,產業落後,人才凋零。過百戶人家,合共473人,還是生活在貧窮水平。

  這些貧困戶散居在11個不同的地點,幾乎都住在距離村委會超過10公里以上,莫說扶貧,單是要聯絡這些貧困戶,已經非常困難;而且這些貧困戶習慣了看天吃飯,對於要脫貧並不上心。

逐家逐戶走訪 探求合適的中國扶貧方案

  但愈是困難,黃文秀就愈是敢於挑戰。她用了最原始的方法,逐家逐戶的走訪;與每一個貧困戶深入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探索他們如何可以因地制宜,克服地理環境帶來的不足,提升生活水平,為達至中國扶貧成功而努力。

當代中國-扶貧-棄城市生活回饋家鄉黃文秀用生命堅守在扶貧路上
黃文秀每一戶貧困戶都會走訪,而且都會親自寫下每個人的要求和需要,為村民找解決的方法。(網上圖片)

  黃文秀用了兩個月的時間,走訪全村,最終與村委會的同事研究出,運用村內的傳統作物——砂糖橘,作為扶貧的重點,鼓勵全村積極參與種植,提升產能。不過,作為傳統的農作物,百坭村當初就是因為種植技術不夠好,加上沒有銷路,因此村民早已放棄這種傳統作物。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使得玉成。傳統的種植不可行,黃文秀就四處拜訪,最終在百色的一間公司,請到專人來到百坭村教授專業種植砂糖橘的方法,更建立標準的果園;為了提升銷路,她又積極研究網上銷售,為村民開設百坭村電子商貿的銷售渠道,令種植和銷售同時獲得保障。

當代中國-扶貧-棄城市生活回饋家鄉黃文秀用生命堅守在扶貧路上
黃文秀生前的筆記中,都記錄了對百坭村扶貧方向的種種想法。(網上圖片)

  除了砂糖橘,在黃文秀的努力下,百坭村陸續開始種植八角、油茶和杉木等,多元化的農作物令村民毋須再望天打卦,不少村民的年收入甚至超過10萬元人民幣,成為中國扶貧工作的一個典型。

  當百坭村的村民開始真正感受到脫貧的威力的時候,黃文秀卻未能看到最終的小康畫面。

牽掛村民冒雨返村遇洪災 成中國扶貧路上的英雄

  2019年6月16日,廣西遇上大暴雨,黃文秀剛好因為周末離開了百坭村回家探望患病的父親,但因為記掛村民的安危,加上第二天要開會討論新的扶貧項目,因此黃文秀連夜趕回百坭村。

  一路上暴雨下不停,黃文秀駕車經過凌雲縣的時候,遇到山洪爆發,車輛被困在積水當中無法前行,情況非常危急。她坐在車裏,看到附近有一輛車被洪水沖走,當時,她發了一個信息給同事:「有一輛已經被水沖走,我不懂怎麼辦」。

當代中國-扶貧-棄城市生活回饋家鄉黃文秀用生命堅守在扶貧路上
在返村遭遇洪災的當天晚上,黃文秀在車裏用微信通知朋友,朋友當時「責怪」她不應走夜路,黃文秀還說希望有「改正」的機會,遺憾的這是她與朋友的最後一句對話。(網上圖片)

  最終,黃文秀的生命定格在30歲。

  在黃文秀犧牲前一個月,同事才知道他的父親生病了,但此前,黃文秀只是默默頂着父親患病的壓力,一直沒有離開過扶貧的前線工作,可惜的是,父親沒能等到她凱旋歸來。黃文秀不幸犧牲之後,接任駐村的書記都秉持她的努力,最終,百坭村在2020年內底,所有的貧困戶都成功脫貧,不少村民年收入超過10萬元,是中國扶貧其中一個成功的例子。

  傾心為民,以村為家,在這場脫貧持久戰中,多少人用自己的知識和努力去幫助基層大眾,黃文秀以及每一個希望為基層百姓過上好生活的平凡英雄,都應該被歷史銘記。

當代中國-扶貧-棄城市生活回饋家鄉黃文秀用生命堅守在扶貧路上
黃文秀的家鄉是百色,位於廣西的西部,自然環境較差,但她還是義無反顧,又說扶貧工作正是他們年輕人的責任。(網上圖片)
相關標籤
中國農民直播帶貨

盧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巨大動能

2024-01-24
中國脫貧

中國崛起|張維為看菲律賓借鑑中國減貧經驗 見證國家扶貧成就改變世界

2023-02-28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2025-04-02

影視巨星

林子祥

樂壇傳奇林子祥 深情款款又豪邁激昂 用音樂感動觀眾

2025-04-24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遊歷內地香港掀熱潮 「甲亢哥」到底是誰?

2025-04-08

運動健兒

挑戰人無類極限 何靜「無氧」登頂14座8000米高峰

2025-04-02

影視巨星

林子祥

樂壇傳奇林子祥 深情款款又豪邁激昂 用音樂感動觀眾

2025-04-24

時代英雄

王承書 鮮為人知的原子彈女功臣

2025-02-10

傑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歲 發展地產成亞洲首富 捐數十億做善事

2025-03-20

創新先鋒

90後王興興 「英語學渣」是機械人天才

2025-03-17
編輯推薦
大阪世博中國館

大阪世博|四川率先辦活動周 重點展陳三星堆及大熊貓|走進中國館

2025-04-23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2022-06-29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2022-09-11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022-08-10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2022-05-25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2022-08-26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2022-08-31
1:40

烤鴨變「肯德鴨」?百年北京烤鴨怎樣創新傳承?

2022-08-19
1:40

世界名毯之一 加牙藏毯怎樣「活」在現代?

2022-06-29
1:40

讓燃料變身貢品?神奇「非遺」麥稈剪貼

2022-09-11
1:40

從工具到藝術品 油紙傘「撑起」中國風景

2022-08-10
1:40

驚艷世界的非遺「獨竹漂」絕技 是古人日常出行必備?

2022-05-25
1:40

果核變身萬元藝術品 核雕的秘密是「千刀萬剮」?

2022-08-26
1:40

中國風象徵 千年瓷都景德鎮怎樣「復活」?

2022-08-31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3:15
啟德體育園

10個數字|一文看清啟德體育園亮點

2025-02-18
2:09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

港產大熊貓|半歲生日將與公眾見面 兩招分辨家姐細佬

2025-02-07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年初二的非遺 探秘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

2025-01-30
2:34
新光戲院

新光戲院|告別53年的粵劇殿堂掀集體回憶

2025-01-16
2:30

國安通通識|國家安全知多少?3條影片帶你了解

2025-04-11
1:59
海洋公園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即睇命名比賽懶人包 可唔可以沿用「家姐」「細佬」?

2025-02-26
2:32

港產大熊貓|家姐細佬登場 一文看清追訪全攻略

2025-02-18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李焯芬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導航 菩薩與女鬼之間

2025-04-25
小紅書中美對帳
當代中國-名家專欄-張維為
張維為

張維為:中美民間大對帳 加速中國文化復興

2025-04-23
中國經濟
羅思義
羅思義

羅思義看中國經濟問題根源

2025-04-19
一鑊粥  

    「一鑊粥」是廣東方言,比喻一團糟、一個爛攤子。這個詞由來是怎樣的呢?

  「一鑊粥」源自歇後語「煲燶粥——大煲夾渴」。

  粥的特性是粘稠,有如漿糊。粥煲燶了,便更為黏稠,又不能吃。粥的這個形態,反映做事並未完成,半途而廢,一塌糊塗。

  如果有人把「一鑊粥」來個胡搞,把粥搞成「泡沫」,就等同「搞到一鑊泡」,事態便更嚴重了。

 

9種潮型

     浙江錢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譽,古人所謂「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錢塘江潮不僅氣勢磅礴,而且形態多變,共9種花款,大家都見過嗎?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