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写字”何以不用手? 仍在学校学习的学生,如果作业上的字写得太难看,老师派回时可能会写上评语“请用心写字”,“写字”为什么不用手,要用心呢? 这句话出自《孟子》名句:“心之官则思”,意思是说心这个器官的职责是思考。古时,人们很重视“心”,认为“心”有思考能力,孟子更认为从“心”部的字,都有思虑、谋划的意思。 因此,用心去写字,等如有谋划、思考过才写字的意思,因此,流传下来便有“用心写字”这个形容词了。 延伸阅读:用心专者,不闻雷霆...
“长袖善舞”出自韩非子? “长袖善舞”这个成语,大家可能经常听到,这个词语与舞蹈有关系吗?出处是哪里?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词出自法家学派的典籍《韩非子》,这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著作合集。 《韩非子》中有一句话“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就是指舞者衣袖若长,舞姿便会更好看;商人若资金雄厚,经营会更容易。 韩非认为,国家强盛,可以做更多事情;国家衰弱,许多事情都做不成。 “长袖善舞”就是他用来比喻做...
一肚子不合时宜 形容人或事已不合潮流或大势的话,会说“不合时宜”,这个成语原来出自苏轼与红颜知己的一段话。 话说苏轼当年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至杭州。 一天,他上朝后回家,指着自己肚皮问:“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 有答“文章”,有答“见识”。苏轼都摇摇头,王朝云笑道:“你肚子里都是不合时宜。”苏轼闻言:“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大家知道朝云是谁?就是苏轼的红颜知己,后来成为苏的侍妾。 ...
“出人头地”来自一场误会? 形容有人名成利就,光宗耀祖,会用“出人头地”来形容。成功,又与头和地有什么关系? 这句话,与欧阳修的一次错误有关。 苏轼参加科举考试,考官正是欧阳修。阅卷时,欧阳修被苏轼考卷中的文采深深吸引,打算给他第一名。可是,欧阳修以为这份考试是他的学生曾巩写的,为了避嫌,遂定为第二名。 放榜后,高中的考生会见考官,欧阳修才发现原来第二名不是曾巩,而是苏轼。他欣赏苏轼的才华,给朋友写...
“雪泥鸿爪”出自哪个典故? 形容旧事遗留下来的痕迹,一般会用“旧日足迹”来形容,文雅一点,就有“雪泥鸿爪”。 这个成语原来出自兄弟之间的离别。苏轼上任陕西,路过渑池,弟弟苏辙难遣手足之情,于是写了《怀渑池寄豫瞻兄》寄赠。 苏轼则写《和子由渑池怀旧》回赠,当中名句有:“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句古文的意思是说:人生在世偶然留下一些痕迹,我觉得像随处乱飞的鸿鹄,...
这些“六”字头成语 竟与佛家有关? 佛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有些含“六”字的成语也源于佛教。 六根清净:语出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五种法师、俱得六根清净”。六根指的是人的神经官能,分别为眼、耳、舌、鼻、身和意,是心与物媒介的根本,所以称之为六根。当人除去了欲念,便可达到六根清净的境界。相反,人若有执念,便会叫做六根不浄。 六尘不染:语出武三思《孝明皇后碑》:“六尘不染,孤标水上之花...
倒泻箩蟹 面对混乱无法控制的场面,人们往往会呈现出手忙脚乱的情形,在粤语中会用上“倒泻箩蟹”来形容,但到底手忙脚乱为何会与“倒泻箩蟹”相互连繫呢? “箩”即是箩筐,是一种用竹子编成的农具,至于“倒泻”则是指从上向下倾泻,两者结合的意思就是盛载满满一箩筐的螃蟹翻倒在地上。 想像一下这个情景:满满一箩筐的螃蟹翻倒在地上,螃蟹四下逃散;要把逃脱的螃蟹权抓回箩筐,不但手忙脚乱地要伸手去抓,又要防备手上的螃蟹用蟹螯攻击自己,实在是不知如何是好。 ...
“铁石心肠”原来形容一位好官? 我们看电影或小说的时候,不时会见到有些负心汉角色,其另一半通常会用“铁石心肠”来形容他。 铁石心肠原作“心如铁石”,如今看这个成语好像有点负面,但原来它来自一位东汉末年一位好官员的事迹。 这位好官名叫王必。据《魏武故事》(据《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所载:“领长史王必,是吾披荆棘时吏也。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曹操授王必兼理丞相长史,在敕诏中称赞王必,说他...
“鹊巢鸠占”原是理所当然? “鹊巢鸠占”指强占他人住处和位置,但其古代解释原来根本没有这个意思的。究竟有什么意思? “鹊巢鸠占”成语里有两种鸟:鹊和鸠。鹊指喜鹊,栖于山野间;鸠,不是指鸠鸽类的斑鸠,而是指俗称布谷鸟的一种杜鹃,古称鸤鸠 (粤音:师究)。 各种鸟类都有一种共同的本领,能够用口衔着泥和草,用来在树上筑巢居住,只有鸠鸟是例外。 鸠不会自己筑巢,只凭体力比较强,用武力欺凌别种鸟类,霸占别种鸟类的鸟...
韩信带兵 多多益善 慈善机构进行筹款活动,善款数字当然是“多多益善”。原来“多多益善”这个词来自一个楚汉相争时期赫赫有名的大将军“韩信”。 这句话出自于《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来是韩信说给当时的主公刘邦听的。 有一天,刘邦和韩信等人在閒聊。刘邦问韩信:你觉得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你最多带十万。刘邦说:那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回答:多多益善了吧! 刘邦听罢显得十分疑惑,不明所以。 韩信解释说:你不能带兵,但能驭将。意即刘邦注定是人...
“空穴来风”源自一段君臣对话? 形容“事出必有因”,会用“并非‘空穴来风’”来形容,究竟空穴如何有风?这个看似是科学题,实际是来自宋玉与楚顷襄的一段对话。 宋玉是战国楚国的辞赋家,有一次他俩陪侍楚顷襄王游兰台时,正好有一阵风吹来,楚顷襄王就敞开衣襟,迎着凉风,赞叹说:“这阵风真使人爽快极了!是我和百姓所共享的吧?” 宋玉听了不以为然,因为楚顷襄王一向骄奢无道、耽于逸乐,便想借此讽刺一下。 宋玉:“这是大王独有的风啊,百姓哪能共享呢?” 楚顷襄...
“黄粱一梦”梦了什么? “黄粱一梦”比喻荣华富贵终归虚幻,劝喻世人不用太过执着,原来是出自一个奇幻故事的。 典故是这样的:唐朝开元年间,有一个穷困潦倒的卢姓书生,在上京赴考的途中经过一间旅店休息,碰巧遇到一位道士,两人畅谈甚欢。 言谈间,卢姓书生感慨自己虽贵为读书人,但一直未能考取功名,仍然贫困,感到十分落泊。于是,道士拿出一个青瓷枕头,让卢姓书生睡一睡,便能满足他希望得到荣华富贵的愿望。 这时,...
大智若愚 我们阅读一些不论是中、西方的寓言故事,内里总有一些睿智满满的长者,但他们表面看来却平平无奇,甚至有些愚钝,我们可以以“大智若愚”来形容他/她,究竟此语从何而来? “大智若愚”原作“大智如愚”,见于宋.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欧阳少师指的是欧阳修,因他当时任太子的老师,苏轼因而称他作欧阳少师。 苏轼是欧阳修的后辈,他刚入京时,便得到欧阳修的提携,所以对他一直非常钦服。欧阳修辞官后,苏轼写给他的信《贺欧阳少师致仕启》,用上“大勇若怯,大智如愚”来称颂...
不飞则已 一飞冲天 如果一个人由寂寂无名而突然有大成就,我们可以用“一飞冲天”或“一鸣惊人”来形容,但这两个成语的出处却是描述皇帝,一国之君怎会是寂寂无名的呢?又为什么他起初“不飞”、“不鸣”,但之后却“一飞冲天”、“一鸣惊人”呢? 这两个成语最早的出处为战国韩非子记载的春秋楚庄王的故事。《韩非子.喻老》记述楚庄王在位三年只顾玩乐,更下令如有大臣进谏,格杀勿论。有一次,大臣伍举向楚庄王进献了一个隐语:有一只鸟在山上,三年来不飞不鸣,这是什么鸟呢?楚庄王回答:虽然这只鸟三年不飞,但却可一飞冲天;它虽然三年不鸣,但却可一鸣惊人。...
鸟尽弓藏 兔死狗烹 鸟儿已经打尽,弓已没有价值,可以收藏起来;兔子已死,追赶的猎狗也没有用处,可以烹来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些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当身边的人已没有价值的时候,就可被杀掉或弃置。 这句话原文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有指最早见于春秋时期越国文臣范蠡写给武将文种的一封信。当时范蠡及文种协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范蠡知道越王是个只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人,于是决定归隐田园,同时亦建议文种快点离开越王。文种期后诈病不上朝,结果被越王赐死。 上述四句话,在司马光《资治通...
每日一词 白鼻哥是何许人? 白鼻哥是何许人? 白鼻哥,也叫白鼻。原指传统戏曲的丑角(三花脸),因用白粉涂鼻,俗称白鼻哥或白鼻。 在传统粤剧中,白鼻哥的角色多为反派,例如作为才子的反衬,上京考试而榜上无名,下场时说:“今科不中,明科再来。” 后来,“白鼻哥陪考”就用来比喻考试失败之人。 其后,白鼻哥又泛指无能之辈瞎凑热闹,永远是陪衬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