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饭牛呼妇起 明朝种树是春分 今天是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这一天开始,气候逐渐回暖,万物复苏,是春耕的重要时节。有一句话:“夜半饭牛呼妇起, 明朝种树是春分。”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诗出自清代诗人宋琬的《春日田家》,生动地描绘了春分时节农家的忙碌场景,充满展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春分前一天夜半时分,农妇人起床喂牛,确保牲畜有足够体力进行第二天的劳动。同时,农人也会叫醒老伴,一起讨论第二天的农事安排。 农夫在这一天最爱种什么?原来是种树。 春分时节,气温回...
大雪兆丰年 无雪要遭殃 今天(12月7日)是“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第21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在古代,大雪时期的天气对农作物收成还有重要启示。 “大雪”到临,北方地区会受冷空气影响,经常出现较大的降雪,引起地面积雪。 对于农家来说,这个节气又隐藏着什么启示呢?北方有俗语:“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意思就是大雪当日有下雪的话,就预兆将迎来一个丰收之年;没下雪的话就要遭殃。 究其原因,雪是水冻结的形态,大雪下雪意味着冬天下雪量充足,能...
冬季冷暖看重阳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因此非常看重气候变化。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与冬季气候原来也有关系? 古代有一种说法:“今年重阳不打伞,明年地里光杆杆。”意思就是重阳节那天不下雨(不打伞代表不下雨),那么之后的冬天就会较为干旱,在水份不足的情况下明年粮食收成也会出现问题。 相类似的农谚也有:“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旱。”意思就是说如果农历十三前后没有雨,往后雨水就比较少了,整个冬天雨雪匮...
大暑连天阴 遍地出黄金 今天是大暑,是24节气中最热的时段。“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三伏天一向有“桑拿天”之称,可见这个节气期间阳光猛烈,天气酷热。不过,为什么又有“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的说法?大暑为什么会阴天? 天阴,即是指阴云密布的意思。大暑节气期间,要是连续几天天阴下雨的话,农作物生长便会特别好。 农作物在酷热难耐的三伏天里,不能没有水。这段期间,要是连下几天雨,泥土便能湿润,当雨过天晴后,烈日高照下高温、高湿的泥土更适合农作物生长,就能遍地长出金黄色的农作物了。所以便有“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夏至是“去霉运”最佳时机?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这天有不少禁忌,一些命理师更会大造文章,说哪个生肖将去掉衰运迎来好运等等。为什么“夏至”会与运气拉上关系? 《汉学堂经解》所集崔灵恩《三礼义宗》:“夏至为中者,至有三义: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阴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谓之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刻,阳气一向被誉为正气,阳气旺盛就是正气集聚最多,若这天多吸阳气的话,便能驱走霉气,迎接好运来临。 为了得到好运,有些地方会有“夏...
冬至下场雪 夏至水满江 冬至是仅次于过年的重要节日,甚至有“冬大过年”的说法,所以有关“冬至”的谚语也特别多。 “冬至”属于三九严寒的时节,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当天的日照时间最短,夜晚最长。 古人认为,冬至当天的天气可预示未来的天气情况。其中北方有一句农谚是“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意思就是只要冬至那天下雪,那么整个冬天都不会缺少降雪,明年雨水会增多,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对于农民而言可谓是个好兆头。...
小雪封地 大雪封河 二十四节气中,立冬过后,便踏入“小雪”。 有关小雪的解释,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以下记载:“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简单来说,小雪所代表的是降雪的起始时间与程度。此外,古籍《群芳谱》中有载:“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因而称为小雪。 在中国的华北地区流行的谚语,叫“小雪封地,大雪封河”,意...
每日一词 一锅粥 “一锅粥”是广东方言,比喻一团糟、一个烂摊子。这个词由来是怎样的呢? “一锅粥”源自歇后语“煲燶粥——大煲夹渴”。 粥的特性是粘稠,有如浆糊。粥煲燶(糊)了,便更为黏稠,又不能吃。粥的这个形态,反映做事并未完成,半途而废,一塌糊涂。 如果有人把“一锅粥”来个胡搞,把粥搞成“泡沫”,就等同“搞到一锅泡”,事态便更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