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连天阴 遍地出黄金

  今天是大暑,是24节气中最热的时段。“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三伏天一向有“桑拿天”之称,可见这个节气期间阳光猛烈,天气酷热。不过,为什么又有“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的说法?大暑为什么会阴天?

  天阴,即是指阴云密布的意思。大暑节气期间,要是连续几天天阴下雨的话,农作物生长便会特别好。

  农作物在酷热难耐的三伏天里,不能没有水。这段期间,要是连下几天雨,泥土便能湿润,当雨过天晴后,烈日高照下高温、高湿的泥土更适合农作物生长,就能遍地长出金黄色的农作物了。所以便有“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的说法。

  延伸阅读:趣读中国文化|古人如何消暑? 

 

相关标签

夜半饭牛呼妇起 明朝种树是春分

  今天是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这一天开始,气候逐渐回暖,万物复苏,是春耕的重要时节。有一句话:“夜半饭牛呼妇起, 明朝种树是春分。”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诗出自清代诗人宋琬的《春日田家》,生动地描绘了春分时节农家的忙碌场景,充满展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春分前一天夜半时分,农妇人起床喂牛,确保牲畜有足够体力进行第二天的劳动。同时,农人也会叫醒老伴,一起讨论第二天的农事安排。

  农夫在这一天最爱种什么?原来是种树。

  春分时节,气温回...

大雪兆丰年 无雪要遭殃  

  今天(12月7日)是“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第21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在古代,大雪时期的天气对农作物收成还有重要启示。

  “大雪”到临,北方地区会受冷空气影响,经常出现较大的降雪,引起地面积雪。

  对于农家来说,这个节气又隐藏着什么启示呢?北方有俗语:“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意思就是大雪当日有下雪的话,就预兆将迎来一个丰收之年;没下雪的话就要遭殃。

  究其原因,雪是水冻结的形态,大雪下雪意味着冬天下雪量充足,能...

“钱七”与金钱无关?

  汽车老旧或经常出毛病,我们会用“钱七”来形容。例如,这部钱七的性能,怎能与新车相比?

  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钱七”既跟金钱没有关系,也不是数量词,而是一个象声词。“钱七”是船只内燃机发出的摩擦声。内燃机用旧了,机内的配件摩擦力加大,发出的杂音也多。而船只内燃机引动活门不断开关,发出的声音就像“钱七钱七”。

  久而久之便,人们便将旧机器、旧汽车都叫做“钱七”。

  延伸阅读...

“一千零一”其实是“一”?

  形容唯一或只有一件,有时会夸张地说“只有一千零一件”,这个说法怎么来的呢?

  一千在这里是个虚数,幽默地用来反衬“一”的少。例如,我只有一千零一个名牌手袋,借给你可要小心用呀!意思就是:我只有一个名牌手袋,借给你用可要小心点。

  五、六十年代粤语片,很多都用来反映当时社会贫穷的现象。例如有的电影中就有这样的桥段:打工仔充场面会穿整套西装,可是金钱有限只能买一套,于是乎各种...

“籍籍无名”应为“无籍籍名”?

  形容某人没有名气,会用“籍籍无名”。那么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古书有“无籍籍名”的说法,如明陈伯康《伯茂饯仲器归莱山和韵》中的“虽无籍籍名,亦愧栖栖者”;明朱之瑜《答林春信书》中的“仆幸平日无籍籍名”。

  “无籍籍名”当中的“籍”,是盛、大的意思。

  据《史记٠郦生陆贾列传》记载,汉初吕后专政,危及少主惠帝。陆贾向陈平献计,要他与绛侯周勃结好,令陈平成功数...

“小器”还是“小气”?

  当有人表现吝啬时,我们会形容为“小气”,但是,又有人说是:“小器”,究竟哪一个才是正写?

  《汉语大词典》中“小器”、“小气”两条词目都有收录,两者属于同义词,意思都是指“不大方;贪小便宜;吝啬”。

  “小器”一词早在《论语》出现。《论语·八佾》:“管仲之器小哉。”就是说管仲的器量不大。

  而“小气”则在清代才开始出现。《红楼梦》第六十七回:“我又不是两三岁的孩子,你也忒把人看得小气了...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打了珍可以去见soon仔!

   “打咗珍可以去见soon仔!”还记得在疫情期间,在宣传长者打疫苗的广告片中,一位100岁婆婆说了这句话吗?

  “打珍”其实是“打针”,“soon仔”是“孙仔”,全句意思是:打了针便可以去见孙仔了。当时“soon仔”还一度成为潮语。

  这位婆婆说的方言近似台山话,但又算精准,因为台山话的“仔”叫“doi”,“靓仔”台山话发音为“靓doi”,因此“孙仔”的在台山话的发音为“soon doi”。

  说起台山话...

市担:STAMP  

  广东台山有一个词语“市担”,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这个词语原来是由英语直接演变而成,并沿用英语的发音。

  “市担”意为邮票,来自英文“STAMP”。其余例子还有:看球赛时说“骨波”,即好球,来自英文“GOOD BALL”。

  另有部分词语半中半英,例如:“老民”,意为老人,由“老”和“MAN”结合而成;“好反”即好玩,“好”和“FUN”融合所致...

“动物”方言有哪些?

  中国方言中,不乏以动物来揶揄人,像扮死狗、像猪一样蠢等,大家知道哪些呢?

  浙江台州盛产海鲜,到当地食蟹就好,不过若被人说是做“大水蟹”,就是说你随波逐流;说你“死白蟹”,就是说你一无是处。同时,要小心别做“搅塘乌鱼”的人,即专搞破坏的人;也要提防“浮头鱼”,即非常糊涂或专搞破坏的人。

  武汉人吵架必出“个斑马”,也有人说这不真昰骂人,只是表达不爽和愤怒的心情而已。总之...

五一国际劳动节

  今天是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让我们说一下劳动节的故事。

  国际劳动节的由来源自一场1886年发生在美国芝加哥的工人集会,起初这场示威游行的诉求只是劳工们想争取缩短工时,后来引发为流血事件。世界工人运动组织「社会主义国际」为纪念这一场行动,于1889年宣布5月1日为「国际劳动节」。

  全球大部份国家和地区都将5月1日设为劳动节,包括中国、韩国、法国、德国...

生骨大头菜

  在广东话俗语当中,形容宠过了头的孩子,会形容为“生骨大头菜”。为什么?

  原来是和大头菜的生长有关。

  大头菜即是大头冲菜,是广东一带的传统风味名菜,这种菜通常会被人取出茎部作腌制咸菜之用,蒸肉饼、蒸鱼都会用到。但如果大头菜种得不好的话,菜中的纤维便会又粗又硬,吃菜时便会弄得满口是渣,就想像有骨头一样,难以下咽。

  农民会以“种坏”来形容这种不好的大头菜,而“种坏”又...

大嫚与小嫚  

  多年前内地有一套叫《青岛往事》的电视剧,两名女角在剧中的名字分别叫作大嫚及小嫚。在青岛话及胶东方言当中,大嫚有“女孩”的意思,通常是长辈对晚辈女孩的称呼。原来,这个称呼来自德语?

  在德语当中,女士、小姐是Dame,复数就是Damen。由于青岛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被德国强占管治,因此这种德语中文也出现在青岛,故此有人认为这种称呼也只有百多年历史而已。

  此外,在青岛话当中原本只有大嫚没有小嫚,小嫚估计是后来才出现,用来形容更年轻的女生。

  不过,也有人认为早于清嘉庆年间...

网络潮语:集美

  “集美”二字,老一辈的人会想到厦门集美区,但是今天的年轻人,则另有所指。

  若大家去过福建省的厦门市,可能会去过集美区,这里有著名的集美大学,是爱国华侨企业家陈嘉庚出钱出力建设而成,寓意为“集天下之美”,至今已成为了厦门当地一个著名教育及旅游区。

  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0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中,“集美”一词成为了十大网络用语之一。这个词是由网络主播所创...

一锅粥  

    “一锅粥”是广东方言,比喻一团糟、一个烂摊子。这个词由来是怎样的呢?

  “一锅粥”源自歇后语“煲燶粥——大煲夹渴”。

  粥的特性是粘稠,有如浆糊。粥煲燶(糊)了,便更为黏稠,又不能吃。粥的这个形态,反映做事并未完成,半途而废,一塌糊涂。

  如果有人把“一锅粥”来个胡搞,把粥搞成“泡沫”,就等同“搞到一锅泡”,事态便更严重了。

 

麻甩源自法语?

  广东话俗语中,“麻甩佬”通常用来形容某些不修边幅的中年男性,略带贬义。

  麻甩,在广东话当中有粗野、粗鲁的意思,多数用来形容男性,常见的有“甩麻佬”。至于这个说法的由来,就有不同的说法。

  其中一个说法是在清代时期广州有不少来自比利时的传教士,部分传教士的专业是医生,通过替当地人看病而传教。

  由于部分比利时人说的是法语,法语称病人作“malade”,发音像“麻甩”,...

「甩底」原来与吃有关?

  做人做事,最重要就是有交代、守信用。答应別人却临时失约,这种「甩底」(爽约)的行为的确要不得。

  「甩底」,在广东话当中有失约、失信于人的意思,原来这个说法与广东的饮食文化有关。

  在古时,广东人喜以瓦煲作煮食工具,特別是煮粥煮汤时便会用到。然而,瓦煲时间用得长了,煲底因长期受炉灶之火所烧,变得脆弱;重复使用后最终可能底部脱落,那么原本在瓦煲中煮好的食物也因而倒了出来。

  后来就有人以「甩底...

“壕”语新解

  在现今网络世界中,不但有很多新创作出来的潮流用语,而且不少的中文词语亦被演绎出新的意思,“壕”就是其中一个。

  “壕”,原本的意思是一道沟,有护城河、城壕的意思;在战场上则有战壕、壕堑之称。

  而在网络世界中,壕的意思就是“土豪”,即把壕字左右部分分拆出来理解。“土豪”指的是一些喜欢炫富的暴发户,财大气粗的有钱人。

  现今网络游戏流行“课金”,即在游戏中消费如购买武器道具等,部分玩家花费甚巨添置过多厉害的...

“爸爸”的由来

  大家会怎样称呼自己的父亲?

  “父”: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成的,意思是一双拿着工具的手。至于拿着什么工具则有两种说法:一、棍棒,用以管教子女;二、斧头,代表劳动工作,两者都反映父亲在家中的角色。

  “爸爸”:由“父”与“巴”结合起来,“巴”意为“附着”、“黏着”,形象地描绘孩子爬到父亲背上、黏著在父亲腿上的情景。1945年,上...

“收山”源自闽南话?

  形容某人退休、退役等,会说“收山唔做”。收山,在广东话的意思就是结束某种职业生涯的意思。

  这个俗语的由来,有指是从闽南话而来,根据《台湾闽南语常用词辞典》,“收山”有结束、总结的意思。例如“事业做伤大,煞袂收山”,意思就是事情做得太大,很难收场。

  “收山”这俗语在广东话中出现,早于上世纪40年代。当年在香港报章《华商报》连载著名作家黄谷柳的《虾球传》,当中一篇名为《黄埔登入》的文章...

“四四六六”是什么?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礼仪之邦,人与人之间重视和谐,有什么纠纷争执最多通过沟通和平解决。在广东话俗语当中,我们就会以“四四六六”来表示把事情共同商议及解决。究竟什么“四”,什么是“六”呢?

  四四六六,意思就是采取互相可以接受的解决方式。这个说法的由来,其一是源自宋代的“四司六局”。

  所谓“四司六局”是官府或富贵人家在府中设置的专办人员,所谓四司就是帐设司、厨司、茶酒司、台盘司,六局则为菜蔬局、果子局、蜜煎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四司六局”的人都是老行家,办事周到,彼此又甚有...

坏过凯婷

  网络潮语是新生代的语言,有些甚为有趣,“坏过凯婷”就是其中之一。   到底“凯婷”是何人?为何80、90后会以凯婷作为一个比较好与坏的标准?

  “坏过凯婷”一词是起源于一篇过气的网络潮文,帖文中一名“爱斗坏”的中一女生自称是凯婷朋友,而且号称“中一女仔最坏就是我和凯婷”,在校内亦会被经常“扣分扣至负分”,所以就自觉是一名坏学生。

  由于帖文当中的作者以及凯婷都是同样的坏,所以后来如果想形容一个人行为很坏,网友们就会打趣道“坏过凯婷”,这...

“大刀阔斧”与“大马金刀”

  一个人办事果断而有魄力,可以用大刀阔斧来形容。意思就是操刀时一刀落下,绝不拖泥带水。   另一个类似的成语,则有“大马金刀”,形容一个人豪爽、气派。

  清朝八旗子弟文康所作的小说《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姑娘大马金刀的坐在上面,反眉一皱,说:‘你怎么这么俗啊?起来!’”这里的姑娘就予人豪爽、气派的感觉。

  不过,“大马金刀”也可形容一个人说话直率锋利,不留情面。

  在清代《崖山哀·汉奸》当中便有用上这个俗语:“你再别说什么野蛮文明,安国提起这两...

“打水漂儿”与“倒钱落海”

  大家可记得从前有一个政府的宣传广告,劝市民不要沉迷赌博,说这个行为犹如“倒钱落海”?在广东话的语境中,“倒钱落海”有浪费的意思,而在普通话当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就是“打水漂儿”。

  “打水漂儿”的意思,就是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打水漂儿”是一种将石头掷到水中的游戏,人们以用扁平小石子或瓦片在水面上掠过,以激起水花,这就是“打水漂儿”。

  “打水漂儿”过程中,小石子或瓦片会在水面上掠过;但游戏过后,石片便会沉入水中。人们借此用来比喻虚掷、浪费,经常用来形容赌博或高风险投资...

“拜把子”结义?

  今时今日,有些人会跟关系好的朋友以“兄弟姐妹”相称。而在北方话当中,就有跟好友“拜把子”,建立一种犹如亲人的关系。

  拜把子,就是结拜的俗称。至于把子的意思原为舵柄,开船时舵手要握把子,所以人们以“舵把子”来比喻老大。

  在以往一些文学作品当中,也会见到拜把子一词的出现。例如《三侠五义》第三十四回中就有:“这么样罢,咱们两个结盟,拜把子罢!”而《文明小史》第七回:“当下二人话到投机,傅知府便一直的陪着他,两人还...

“摆谱”摆出什么谱?

  在北方用語當中,擺架子原來有別的說法,叫作「擺譜」。

  据说“摆谱”这说法是在清代中叶时期兴起,当时汉人获准到满族人的发源地东北地区垦荒种田。

  而到东北当地移民的汉人会带上自家的家谱,在闲时这些汉人便各自拿出家谱比一比,看看谁的家谱更大,以示自己是望族之后。或许是摆谱过程中部分人可能产生了自豪感,得瑟高调又骄傲自大。

  摆谱除了有摆架子的意思,在北...

“宾虚”和“趁墟”

  表达人山人海,热闹非常,老一辈的香港人,会以「宾虚咁哀情」来表达。你听过吗?是怎么产生的呢?

  “宾虚”,在广东话中有人山人海、场面宏大的意思。

  这个说法有说是源自于1959年出品的美国电影"Ben-Hur",这电影中文译名叫作《宾虚》,“宾虚”这个词,其实是戏中主角的名字。

  这套电影在上世纪50年代上映,由于当时没有后期特技,所以在场面上绝对称得上是特大製作。当时製片公司动用超过万名...

阎王易见 小鬼难缠

  “阎王易见,小鬼难缠。”是说,有时候地位更高者或许待人更和善,小人物反而更喜欢刁难别人。

  这句话出自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阎王好见,小鬼难当,旁边若有人帮衬,敲敲边鼓,用一个钱,可得两钱之益。”

  这个说法套用在现实中,“阎王”就是用来指代大人物或负责人,“小鬼”则表示下面的手下或小角色。有时直接与大人物对话,或许更好沟通,办事效率也高;反倒是无名小卒更喜欢刁难人,往...

WeChat
本网站使用Cookies来改善您的浏览体验, 请确定您同意及接受我们的私隐政策才继续浏览。
同意及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