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为知己者死 女为悦己者容

  意思是志士为了解自己的人而牺牲,女士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打扮。这话出自战国时代四大刺客之一豫让,其背后是一个可歌可泣的复仇故事。

  晋国侠客毕阳的孙子豫让起初替范氏和中行氏做事,但并未受到重用,后来投靠晋国的智伯,得到对方的器重。

  后来韩、赵、魏三国在晋阳之战中击败智伯,并瓜分了智伯的土地,其中赵襄子最痛恨智伯,把智伯杀掉,豫让有感自己的主子被杀,于是说出了“士兵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话,并展开了一连串的复仇大计。

  豫让为了向赵襄子报仇,不惜隐姓埋名并假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国皇宫洗刷厕所,掩人耳目。一次,他趁赵襄子如厕时进行刺杀行动,未能成功。赵襄子认为他为主子报仇,是一位义士,于是放走了他。

  上一次行刺失败,豫让并未死心,继续图谋为智伯报仇。

  他又将漆涂于身上,令皮肤溃烂、甚至吞下炭火,让声音沙哑,扮成乞丐,以图掩人耳目。

  他在市集上观察多时,摸准了赵襄子出巡时间,终于找到机会再刺杀他,但此次也未能成功。

  赵襄子表示不会再放过豫让,但对他如此忠心不明所以,豫让解释就是难得遇到一位信任自己的主子,却被赵襄子杀掉,既然如此,“士为知己者死”,他愿意为主子报仇而牺牲。

  最后豫让知道自己已无退路,请求赵襄子给他一件赵襄子穿过的衣服,击刺多次之后,以示为智伯报仇,其后自刎而死。此事传扬之后,不少人都被豫让这种忠义精神所感动。

  延伸阅读:裸婚 爱情与面包的赤裸考验

“黄粱一梦”梦了什么?

  “黄粱一梦”比喻荣华富贵终归虚幻,劝喻世人不用太过执着,原来是出自一个奇幻故事的。

  典故是这样的:唐朝开元年间,有一个穷困潦倒的卢姓书生,在上京赴考的途中经过一间旅店休息,碰巧遇到一位道士,两人畅谈甚欢。

  言谈间,卢姓书生感慨自己虽贵为读书人,但一直未能考取功名,仍然贫困,感到十分落泊。于是,道士拿出一个青瓷枕头,让卢姓书生睡一睡,便能满足他希望得到荣华富贵的愿望。

  这时,...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这二句话蕴藏着做人处事的大哲理。

  这句话意思是说,“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像做“学问”和写“文章”一样,非常不容易。

  当今做人处世,除了要有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外,也要有情绪智商(Emotion quotient)及逆境智商(Adversity quotient)等等。很多人有足够的智商...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出自元末高明的《琵琶记》。意指古人经过多年苦读,只要一旦高中状元,便能名成利就,无人不识。放诸现代社会,指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而取得成功,也可一举成名。

   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确立于唐代,宋至清朝一直沿用,目的是选贤任能,为朝廷效力。

  要高中状元并非易事,要经过童生、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个阶段。

  因此一般读书人要经过多年努力,不断尝试,才有机会跻身殿试。殿试一般由皇帝钦命大臣主持,考中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合格者皆...

读万卷书 不如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两句古语,大家都一定耳熟能详。从字面上看,“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更胜一筹,你又是否同意这说法呢?

  在务农为生的古代,可以读书的人比例不多,目不识丁的却大有人在。

  为了谋生,除了务农之外,很多人会学习不同的技能,如捕渔、制作食物、小买卖,甚至魔术、占卜、杂耍等,知识学习层面非常广泛,绝对不限于书本,“行万里路”见多识广,认识不同类型的人,学习不同层面的技能,绝对有必要,这就可能令古人得出“读...

一年容易又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日,正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的到来。这个起源于古代中国的节日原名为“仲秋”,在中国农历当中八月正为秋季第二个月,在这一天,月亮会变得圆满,象征团圆的意思。然而,一年之中大家面对的难关都不少,为何又会有“一年容易又中秋”之说?

  “一年容易又中秋”,这一句来自于宋代诗人陆游《宴西楼》的诗句。

  “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诗句当中表达诗人因看见西楼上前人的遗迹依然豪雄,但自己因为从军不能常来,桥头飘起的风令他感叹“一年容易又秋风”,然后迎着秋风转回驿舍,眼见“摩诃池上月方中”而有感...

重阳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来自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提及了古代中国重阳节一个重要习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种植物,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阳节时,会将茱萸插在家门前及戴在头上,根据晋代周处《风土记》记载九月九日重阳这一天,民间流行茱萸插头上,以御初寒消灾避难、预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风俗志《岁华纪丽卷第三》也记载了重阳节时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龄、萸系臂”的风俗。

  为何重阳...

“知人口面不知心”大有出处?

  形容别人内心与表面不相符,特别指不怀好意的人,我们会说“知人口面不知心”。   简单来讲,“知人口面不知心”就是说,所见之人脸孔是善良的,却不知道内心究竟如何。这句话原来大有出处。

  这句话最早出自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哥也,知人知面不知心,你道无二心啊,他怎生背了刘武周,投降了俺来。”就是说,哥啊,(我们)看到他的脸却看不到他的心,他背叛了刘武周,生出了二心才会前来投诚,所以定要小心啊。

  这句话容易读、容易理解,为后世不少文学作品所引用。

  明代施耐庵《水浒》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