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8/01/2025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但不同区域间的差距仍然存在。因此,需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即缩小不同区域间的差距。
本文介绍中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四大战略,以及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哪些新问题和挑战。
“区域协调发展”是什么?
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近年大家已经耳熟能详,大湾区也连同京津冀(北京、天津、河北)、长三角(长江三角洲地区),共同成为高质量发展“三大动力源”。
从“全国一盘棋”的层面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连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等,都属于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的一部分,与其他一系列战略相配合,共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什么是“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幅员辽阔,而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均衡。虽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但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存在。
因此,简单来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缩小不同区域间的差距,令发展程度更平衡,具体而言包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令基础设施的通达程度比较均衡,民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等等。
延伸阅读:南水北调通水以来取得什么成效?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之四大战略
令各区域协调发展,要如何实现?国家具体以四大战略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接下来主要介绍前两项战略。
首先,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覆盖全部国土的战略,目的是为了发挥各个区域的相对优势,缩小不同区域之间的差距,主要包括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这“四大版块”。
以西部大开发为例,由1999年到2023年,西部地区的生产总值,从1.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增加到26.9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由17.7%提高至2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东部的相对差距,也明显缩小。
其次,关于“区域重大战略”,则是国家针对特定地区的战略,是围绕不同发展目标或解决某个重大问题而确立的。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就属于这一战略,另外还包括前文提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等。
当中,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就是以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是问题导向的发展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面临新问题?
近年来,区域协调发展的工作持续推进。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2023年9月,为了进一步统筹工作,国家还专门成立了“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从更高层面、从战略、从全局上,来系统性地统筹各个战略之间的重大政策。
不过,近年来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问题。
首先,区域经济发展分化的趋势明显。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已经初步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而一些北方省份增长放缓,全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区域经济增长已经从“东快西慢”,变为“南快北慢”的南北差距。
其次,是发展动力的变化,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比较明显。另外,部分区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例如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逐渐由不均衡发展,进入到相对均衡的阶段;面对新的影响因素和外部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更需要适应新形势,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