蜑家鸡见水  

  香港有一句歇后语“蜑家鸡见水”,原来与岭南民俗有关?是什么意思呢?

  蜑家,是生活在广东沿海一带的古老族群。

  在古代,蜑家是被歧视的一群人,更曾为贱户之一。他们只能在海上生活,以船为家,不能随便上岸,而且不可以拥有田地。因此,蜑家人在船上养的蜑家鸡不能放养四出走动,只能关在笼里,鸡口渴时,看着海水却无法喝到,就像蜑家人口渴时就只得看着四周的海水一样。因为海水喝不得,只能够眼望着海水来解渴。

  因此,在广东话中,蜑家鸡见水的歇后语就是“得个望字”或“唔饮得”了。

 

饱死荷兰豆 饿死芹菜头

  “荷兰豆”是大家生活中经常吃到的食材,那“饱死荷兰豆”又有什么含义呢?

  《广东新语》就记载了这种起源于西欧的豆:“海丰有雪豆,熟于大小雪时,名寒豆。”

  17世纪时,侵占台湾的荷兰人把“荷兰豆”引入台湾,在《台海采风图》中就记载道:“湾豆,种出荷兰国,台人窃种而植。实于春夏,亦实于冬”。

  由于“荷兰豆”属于外来菜蔬,价格高企,能吃上“荷兰豆”的家庭都是非一般的,能...

潮巴是傻瓜?  

  中国不同地方的不同方言,对于“傻瓜”有不同的称呼,“潮巴”就是其一。

  傻瓜,意思就是糊涂而不明事理的人,通常用来开玩笑或骂人笨。而在山东的东部,傻瓜的方言说法就是“潮巴”。潮巴的普通话读音是chao ba,这个方言词语其实没有一个统一写法,因此在字面上有“超吧”、“朝吧”、“朝霸”等的写法。 

  在山东东部地区,人们会以“潮”来形容一个人“傻”、“缺心眼”、“犯迷...

乌龟爬门槛

  谈及乌龟,大家必然联想到“慢”字,又或者联想到“毅力”,因为龟兔赛跑故事中乌龟凭毅力胜出的形象太深入人心。

  不过,关于乌龟的谚语又何止这些,最传神的要算“乌龟爬门槛”了!

  传统的中式建筑,门槛有高有低,但对天生腿短的乌龟而言,要爬过任何一个门槛都相当困难。假如失败,乌龟就只能四脚朝天,难以再翻过身来,那就有“难以翻身”——没指望的意思了。

  可见乌龟过门槛是一个非常冒险的行为,所以后人就创作出一个歇...

蚕虫师爷

  形容某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时,大家或许会用到“自作自受”一词,但同样的意思还有很多表达方式,“蚕虫师爷”就是一例。

  在古代的州、县衙门,“师爷”专门为官员出谋献策,地位举足轻重。那么,“蚕虫师爷”又是怎么一回事?

  要知道“蚕虫”的特性就是会吐丝结茧,将自己包裹其中,在外人看来这正是自作自受、弄巧反拙。而把“蚕虫”与“师爷”结合在一起,正是形象化地描述出谋献策的人最终作茧自缚、令到自己无法脱身的惨况了!而歇后...

三元宫土地

  在广州越秀山麓,有一座充满道教特色的庙宇名为三元宫,但这座道教庙宇闻名之处并不单止在于其有多灵验,而是与庙宇当中的神像有关,还有与它有关的歇后语!

  三元宫主奉三官大帝,因就近观音山,吸引善信,香火日趋鼎盛,与其他庙宇的土地神不一样,此处的土地神并不是用泥捏、亦都不是石刻、铜铸,而是以“锡”灌铸出来。

  所以,三元宫土地神既不是金身、也不是石身、泥身,而是锡身,取其音近“惜”,亦即是“惜身”。正因为三元宫土地神像以锡铸成,所以不少善信前往参拜...

食猫面 识貌面

  形容打工仔被老板无故责骂,会说“食猫面”,它的由来是?

  “食猫面”这句广东话俗语意思是被骂、捱批评,是由“识貌面”演变过来的。“貌面”即是脸色嘴脸,而让人“识貌面”本是指板起脸孔给人看,展露不悦的脸色让对方知道自己有所不满。由于有见骂人者的面色一般都不太好看,因此后来就有人就以“识貌面”去形容被狠狠批评的情境,久而久之人们就以“识貌面”的谐音“食猫面...

“女人心海底针”下一句是什么?

  “女人心、海底针”这句俗语,从字面看,一根针掉进大海,当然很难找到,比喻女性心思难以捉摸。

   女性的心思细密、感情细腻,喜好和情绪,有时候就像3、4月的天气,骤晴骤雨,难以捉摸。虽然这句话出处已难以考究,但相信很大机会来自男性。

   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如今已很少人知道,下半句是:“就算捞到还扎人”,意思是即使能在海底捞到针,但这针仍是会扎人的。

   两句话连在一起,是形容女性根本不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