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东西,为何不是“买南北”?

  去购物的话,我们一般会说“买东西”,但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买东西”,不是“买南北”?

  田书华《“物称东西”的俗语源浅深》中,提到“东西”一词早在汉代已出现。儒家经典《公羊传 · 襄公十六年》中有“君若赘旈然”,当中的“旈”,就是指东西的意思了。

  据说,南宋理学家朱熹好友拿着竹篮子要去买东西时,朱熹就曾向他询问过这个问题:“为什么买东西,不买南北?”

  好友这样回答:“不行,因为篮子是竹子做的。”因为五行中,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中间土。竹篮子当然不能盛火 (南),也不能盛水(北),所以只能说买东西了。这个有趣的答案你相信吗?

  关于买“东西”之说网络有很多解释。其实,仔细思考一下,买南北的说法也是有一定渊源的。南北朝时的《北史 · 魏收传》中记载:“南北初和——求南货于收”。至今一些老旧的店铺还有“南货店”、“南北行”的称呼。为什么不能买“南北”?

  看文献的话,有这样理解。明代之后其实“东西”一词出现很频繁。明代张燮《东西洋考》中说“西产多珍,东产多矿”。“东矿西珍”一词渐渐超越“南北”成为明代海外贸易的方言。“东西”广泛使用,还有“四方物产”之语,反映“东西”、“南北”的确都是用来泛指物品。

  买“东西”之说后来更广泛地被使用作物品了。

  延伸阅读:原来爸爸也叫“阿妈”?

“籍籍无名”应为“无籍籍名”?

  形容某人没有名气,会用“籍籍无名”。那么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古书有“无籍籍名”的说法,如明陈伯康《伯茂饯仲器归莱山和韵》中的“虽无籍籍名,亦愧栖栖者”;明朱之瑜《答林春信书》中的“仆幸平日无籍籍名”。

  “无籍籍名”当中的“籍”,是盛、大的意思。

  据《史记٠郦生陆贾列传》记载,汉初吕后专政,危及少主惠帝。陆贾向陈平献计,要他与绛侯周勃结好,令陈平成功数...

“小器”还是“小气”?

  当有人表现吝啬时,我们会形容为“小气”,但是,又有人说是:“小器”,究竟哪一个才是正写?

  《汉语大词典》中“小器”、“小气”两条词目都有收录,两者属于同义词,意思都是指“不大方;贪小便宜;吝啬”。

  “小器”一词早在《论语》出现。《论语·八佾》:“管仲之器小哉。”就是说管仲的器量不大。

  而“小气”则在清代才开始出现。《红楼梦》第六十七回:“我又不是两三岁的孩子,你也忒把人看得小气了...

“死牛一便颈”还是“死牛一边颈”?

  当形容某人很固执,广东话会用“死牛一便颈”来形容。究竟“死牛一便颈”还是“死牛一边颈”?又为什么用牛的颈项来形容固执?

  在中文大学的“现代标准汉语与粤语对照资料库”中,就记录有“死牛一便颈”,而“便”的普通话拼音是“bian”,与“边”的普通话拼音相同,而粤语发音“便”也与“边”接近,因此又有人把“死牛一便颈”读成“死牛一边颈”。

  至于哪一个较准确?“死牛一边颈”就较能解释了。

  从前农村社会,牛是重要的生产工...

猴子为什么又叫“马骝”?

  有一首儿歌唱道:“河边有只羊,羊边有只象,象边有只马骝仔,好似你咁样。”我们一般叫猴子作“马骝”,活泼顽皮的小朋友会叫作“马骝仔”。为什么猴子又是“马”?

  粤语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其中“马骝”就与古汉语有关。“马骝”最早写成“马留”,宋朝已有这种叫法。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十:“今世猴为马留,与其人形似耳。”

  “马留”与古汉语“猱”有关,“猱”字读音naau4 (发音类似“嬲”),就是猴子的意思。因此,自古猴子便叫作“马留”,后来慢慢演变成“马...

相关标签

“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下两句是什么?

  踏入春天,想起一首好玩的打油诗《四时不读书乐》,虽然出处不详,但绝对是经得起时代考验。

  上世纪30年代,林语堂先生在一次题为《论读书》的演讲中已引用过,到今时今日这首打油诗依然瑯瑯上口,可见它确实道出莘莘学子的心声。

  《四时不读书乐》首两句“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大家都耳熟能详,但下两句是什么呢?原来流传着很多版本,包括“秋高气爽正好耍,严冬难耐望来年”,以及“秋有蚊...

春风风人 夏雨雨人

   “春风风人”意思是像春风一样地吹拂着人,“夏雨雨人”就是像夏雨一样滋润着人。这句话看似形容天气,实际并不是。

  这两句话出自西汉刘向《说苑 · 贵德篇》,全句是“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这句话并不是形容天气,而且形容及时给予他人帮助。背后故事还与齐国相国管仲有关。

  春秋时期,梁国相国孟简子因罪逃到齐国,齐国相国管仲亲自出来迎接。管仲知道孟简子原有门客三千,现在却只有三个跟随他,...

“女人心海底针”下一句是什么?

  “女人心、海底针”这句俗语,从字面看,一根针掉进大海,当然很难找到,比喻女性心思难以捉摸。

   女性的心思细密、感情细腻,喜好和情绪,有时候就像3、4月的天气,骤晴骤雨,难以捉摸。虽然这句话出处已难以考究,但相信很大机会来自男性。

   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如今已很少人知道,下半句是:“就算捞到还扎人”,意思是即使能在海底捞到针,但这针仍是会扎人的。

   两句话连在一起,是形容女性根本不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