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30/06/2024
拿起旧地图,很多地名与今天对不上。城市发展迅速,地名亦随时代变迁而更新。一些地方,或因用途改变,或因名字雅化,旧有称呼渐被淡忘,藏在地名中的故事,亦愈来愈少人知。
就如今次介绍的“官涌”,大家知否在哪儿?又有没听过它的历史故事?
佐敦旧称官涌 因官涌山得名
油麻地佐敦有条“官涌街”,官涌街有座“官涌市政大厦”,两处地名都是佐敦前称“官涌”的证明。
官涌一名,源自昔日的“官涌山”。根据《九龙海岸线》(余震宇著),官涌山位置在今天佐敦道与柯士甸道之间,东接上海街,西面临海、即现时广东道一带。
林维喜案掀官涌之战 英军六度突袭皆被击退
官涌山虽然是座小山,却发生过对香港历史影响深远的事件──官涌之战。
1839年,清廷派遗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英国商船因而退出广州,转到香港尖沙咀停泊。期间,一名酗酒的英国水手与尖沙咀村民发生冲突,打死村民林维喜,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林则徐要求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义律交出凶手,义律却私下轻判了事,令中英关系急速恶化。同年底,两军在香港爆发“官涌之战”,英军十天之内六度突袭,皆被击退。事后林则徐在尖沙咀及官涌增建两座炮台:分别是尖沙咀“惩膺炮台”(即如今的1881旧水警基地)和官涌“临冲炮台”(珼址为佐敦佐治五世纪念公园),配置50多门大炮,以防英军再犯。
不过随着鸦片战争在1840年爆发,两座炮台后来落入英军手中,官涌炮台被炸毁,尖沙咀炮台则被拆卸。
延伸阅读:当年今日|1842年8月29日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丙午风灾”万人丧命 夷平官涌山 建油麻地避风塘
1906年,香港发生了死伤惨重的“丙午风灾”,导致过万人死亡。灾后油麻地沿岸满目疮痍,大量船只搁浅损毁。为保障渔民性命财产,港府在1909年通过《建筑避风塘条例》,将官涌山夷平,变成油麻地避风塘的填料,用来填平浅滩及建筑防波堤。1932年政府将佐敦一条街道命名作“官涌街”,纪念消失的官涌山。
延伸阅读:盘点香港历史上的十号风球 哪个最凶猛?
地铁通车 “佐敦”取代官涌 旧名被淡忘
至于“官涌”一名为何渐被淡忘?或许于地铁有关。1979年地铁通车,佐敦站启用。受地铁效应影响,很多人把这一带唤作“佐敦”,愈来愈少人使用“官涌”这个名。幸而同区还有“官涌街”和“官涌市政大厦”,官涌一名才不致消失。
去年(2023年)《财政预算案》建议,考虑到官涌街市空置率高,拟把官涌市政大厦部份未善用的楼层,改建成为全港首个“城市运动体育中心”,发展室内滑板场、运动攀登场等多用途活动空间,未来官涌面貌,将进一步活化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