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裤

  喇叭裤曾于六、七十年代大行其道,由著名乐队ABBA,到本港温拿乐队的成员,都对喇叭裤情有独钟,配上紧身上衣或衬衫,象征当时年青人的时尚潮流,你又知不知道喇叭裤衍生了一句有趣的俗语?

  这种流行了二、三十年的时装潮物,也被人视为一种隐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此话何解?

  喇叭裤是一种从膝盖处向下变宽,裤腿呈钟形或喇叭形的裤子,其上部分的剪裁是贴近大腿的,属“髀上不足,髀下有余”的设计,即髀上设计狭窄,但髀下则宽松。广东话俗语爱借其音,遂成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即状况处中庸之道,不过不失吧!

  直至八十年代后期,喇叭裤才渐渐被boot cut和slim cut款式取代。

相关标签

上坟不带五果 家中无灾祸

  4月清明节前后,很多人都会去扫墓。扫墓会带备三牲祭品,水果是少不了,是不是所有水果都可以用来扫墓拜祭先人?俗语有说:“上坟不带五果,家中无灾祸”,哪五种水果不宜供奉给先人?

  第一是空心果,如哈密瓜、木瓜,代表不幸;第二是梨子,有分离的意思;三是莓类水果如草莓、蓝莓,因为“莓”普通话有“没”的意思,不吉利;四是一串串的水果,如荔枝、葡萄,有“串串随祖”,传统认为对祖先不敬;五则是多种子水果如石榴、百香果,多籽水果被认为是“不够纯洁”,恐有不敬之嫌。

  中国传统祭品都与...

轻僄僄

  这个广东方言应该不难估到吧!对的,“轻僄僄”就是广东人日常都说到的“轻飘飘”,意思就是形容某人或某一件物件比想像中轻柔。“僄”发音亦作“飘”。

  詹宪慈《广州语本字》:“僄僄者,形容物之轻也,俗读僄,若飘。”“僄”字在古时已经有,在《说文解字》作“轻也”。

  荀子形容楚人《荀子·议兵》形容楚人矫捷,就曾说:“轻利僄遫,卒如飘风。”就有身轻如燕、灵巧矫健的意思。今天我们说的“轻飘飘”,其实就是“轻僄僄”啦。

  延伸阅读:龙九子之一:赑屭  ...

擦鞋 

   在职场上形容某人经常阿谀奉承,为了讨好领导说很多过于夸张的褒奖言语,除了会用上“拍马屁”外,还会用上一个更符合粤语语境的词语——“擦鞋”。

  在近代社会或者现今某些发展中国家,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都会在街上到一些拿住木制鞋箱、膊头搭住一条毛巾的擦鞋从业员,他们有的是成人,也有不少是小孩。

  顾客只需支付少量金钱,他们就会用尽浑身解数把你的鞋擦干净。

  因为擦鞋的时候他们都会蹲低身子,要抬高头才能望见客人,因此这个工作就给人低下卑微的感觉...

唐诗宋词用粤语写成?  

  唐诗宋词文字优美、抑扬顿挫,当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文学作品。不过,大家有没有留意到,唐诗宋词间中也有一些好像口语的粤语字词,为什么呢?

  唐诗宋词中的口语,例如有李白的“莫使金樽空对月”,“樽”是粤语口语;苏轼的“宁可食无肉”,“食”也是粤语;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几多”也是在粤语中常用的字词或说话。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梁银峰指出,古代文学作品是用当时的官话(唐朝以前叫雅言)写成,而官话或雅言,都属于北方话。唐诗宋词一定...

出污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出污泥而不染”这一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比喻即使身边的同侪品行恶劣,恶行昭彰,本身仍能鹤立鸡群、独善其身,不受身边伙伴的影响,这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恰恰相反,因而受到大家的称赞。

   北宋时期的包青天铁面无私、廉洁公正、不附权贵,敢替老百姓抱打不平,跟官场中人贪污成风形成强烈对比,可谓“出污泥而不染”的典范。

   此语出自宋朝周敦颐的《爱莲说》,原文提到晋陶渊明喜爱菊花,唐朝以来世人甚爱牡丹,唯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意思是说,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

佛系

  佛家理念一切讲求缘份,顺其自然,不催逼、不强求,随心而行、平凡过活,“佛系”的理念也同出一辙。

  “佛系”此词源于2014年日本一本杂志提出的“佛系男子”概念,指的是男子专注于自己的兴趣或工作,而不花心神和时间去追求异性、谈恋爱。此词𢑥于2018年左右在网络上窜红,成为近年新一代人的生活态度。

  “佛系男子”此词语,也衍生了“佛系女子”、“佛系青年”、“佛系生活”等,也是一种好像看破红尘,一...

打头阵

  沟通技巧中,建立良好的印象最是重要,为沟通制造良好的气氛,因此,国际外交都以礼为先。打头阵,有彩头,中国人特别注重。

  另外﹐两军对战,冲锋的部队打头阵攻入敌阵,率先击破敌军的第一道防线,能大大提升战胜的机会。

  其实,“打头阵”除了有首先和率先的意思,也指带头去做,希望带来良好的效果。例如,这个晚会请来多位歌星助庆,并由最当红的一位打头阵率先表演,在场的观众立即情绪高涨,现场气氛推至高点。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HE / BE 不是英语吗?

  在内地网络平台,“HE / BE”这两个英文词,可能并不是“他”和动词“是”的意思,而是一种缩写,大家猜下是什么意思?

  喜欢追剧的人,应该很容易猜到。

  是的,“HE”就是“Happy Ending”,而“BE”当然就是“Bad Ending”了。

  延伸阅读:人人都爱的网络潮语:集美 

 

“qswl/xswl/kswl”是什么?

  内地网络潮语,有时令人摸不着头脑!例如“qswl/xswl/kswl”,猜猜是什么意思?

  给一点贴士吧!猜猜这句:“看那个衰人的行为举止真的qswl;这个栋笃笑节目太xswl;这对情侣cp也太登对了,kswl。”

  答案来了:顺序就是“气死我了”、“笑死我了”、“嗑死我了”,这个“嗑”是北方词语,代表喜欢并关注的意思。

  这些网络用语和昨天介绍的词语一样,是用每个字的拼音首字母组合而...

“威水”还是“媁水”?

  说别人的成就,我们会用“威水”来形容。“威水”其实不是这样写的,本字是怎样的呢?

  根据官方媒体解释,“威水”正写是“媁(音威)水”。

  “媁”,《广韵》中指“媁,于非切。美也。”这个字是一个生僻字,在北方已失传,在粤语中继续使用,尤其在粤西一带,老一辈会用“媁”来表示美丽、漂亮。例如将漂亮的衣服称为“媁衫”、“媁裤”。形容女子长得美,则说她“生得好媁。”

  这个字很少单独使用...

满招损 谦受益

  形容做人要谦虚,经常会说到“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出自《尚书 · 大禹谟》,意思是指自满只会招致损失,谦虚才会得到益处。

  《大禹谟》记载了上古时期,舜帝与大臣禹(即后来夏朝的开创者)、益等讨论政务的记录。

  当中有关于大禹征伐南方三苗部落的事迹。传说战事进行到30天的时候,大禹军队节节胜利,三苗族虽然死伤甚重,但仍然奋力抵抗,令大禹军不得要领。

  这个时候协助大禹出征的益劝说:“满招损,谦受益。”表示不宜继续征战,...

不自伐 故有功;不自矜 故长

  这四句出自老子《道德经 · 第二十二章》,意思是:不夸耀自己,所以能建立功绩;不骄傲自负,所以能得到长足发展,所以能成为众人的领袖。

  老子以丰富的生活经验所透析出的智慧,来观照现实世界中种种事物的活动。老子观察有三大重点:

  一是物常在对待(相对)关系中产生,我们必须对于事物两端都加以观察。

  二是我们必须正面去透视负面的意义,对于负面意义的把握,更能显现出正面的内涵。

  三是所谓正面与负面,并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它们经常...

你不知道的“520”

  昨天5月20日,不少年轻男女都像过情人节一样庆祝,引起了笔者的好奇:什么是“520”呢?   

  普通话“520”就是“我爱你”,中国各地方言又怎么说“我爱你”呢?

  上海话:吾老欢喜侬额;宁波话:阿拉腊月子福啊侬;南京话:吾对你蛮有意思滴;重庆话:我只有愣个喜欢你了;开封话:俺就是相中你了;河南话:俺楞中你了;山东话:俺喜憨嫩;山西话:额待见你;合肥话:吾好算你;江苏话:我古西你;天津话:...

凡出言 信为先;诉与妄 奚可焉

  这句名言出自李毓秀《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加以演说而成。

  孔子曾说过:“假使一个人没有守住信用,就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可以取法的了。”也就是说,即使具备了许多才能学问,若没有了“信”,在社会上就行不通!

  就像一部性能优越的汽车,具备了顶尖功能,若不加油,也不能在路上飞驰。

  孔子晚年时,有一个小邾国的大夫,进献句绎这块土地投奔鲁国,为了求得安全,一般人都...

佛旗有多少种颜色?

  今天是佛诞,让我们认识一下佛教的旗帜。大家知不知道佛教旗帜有多少种颜色?

  根据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的官网所示,世界佛教友谊会于公元1950年在锡兰科伦坡(即今斯里兰卡首都)举行会议时,除了讨论到佛历外,还对佛教旗帜进行了划一规定。

  佛历的计算,统一以佛陀释迦牟尼涅槃之年计起。到今年,佛历就是2566年 。

  另一个重要的划一规定,就是佛教旗帜的样式。规定佛教旗帜是根...

佛诞与佛历

  佛诞快到,大家知不知道佛教有自己的历法?又知不知道“佛历”是怎样计算的?

  根据广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的官网所示,世界佛教友谊会于公元1950年在锡兰科伦坡(即今斯里兰卡首都)举行会议时,讨论到关于佛陀释迦牟尼降生、成道、涅槃年代,及出家、成道、涅槃年岁史实。

  因为南传与北传佛教所记载的各有不同,于是在会议上正式作了共同划一的规定:

  佛陀降生于公元前623年的五月月圆...

海不辞水 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 故能成其高

  形容某人有胸襟,常用“有容乃大”来形容,但原来古语中还有一些类似诗句可用。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这句话出自《管子 · 形势》。

  它的意思就是海不拒绝点滴的水,所以能够成为汪洋大海;山不排斥土石,因此能够成为巍峨高山。

  无论对人或学习,要有这样的心态,面对困难就能够突破自己了。

  延伸阅读:范仲淹烧蚊帐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们受到挫折时,会有人鼓励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意思。

  不过,陆游的《游山西村》就有少许不同。他写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山峦重重,流水迂回,正担心无路可走;柳色暗绿,花色明艳,忽然眼前出现一个村庄。

  这个诗句象征人生的道路往往崎岖曲折,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有信念不要放弃,最终都会得到光明与美好的前景。

  后人以“山穷水尽...

这些“六”字头成语 竟与佛家有关?

  佛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有些含“六”字的成语也源于佛教。

  六根清净:语出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五种法师、俱得六根清净”。六根指的是人的神经官能,分别为眼、耳、舌、鼻、身和意,是心与物媒介的根本,所以称之为六根。当人除去了欲念,便可达到六根清净的境界。相反,人若有执念,便会叫做六根不浄。

  六尘不染:语出武三思《孝明皇后碑》:“六尘不染,孤标水上之花...

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名句。

  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是江西文学巨匠,他喜爱聆听亲戚朋友由衷的真心话,也喜欢以弹琴和读书为乐,消除烦忧。

  前面两句“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与后句并起来,可以从中看到陶渊明对官场人事争斗的不耻心情,而他清高雅洁的情操,成为了后世的楷模。

  延伸阅读:人若志...

敬守此心 则心定,敛抑其气 则气平

  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除了要善良外,还要心平气和。在古书中,就有一句“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这句话出自金兰生的《格言联璧》。金兰生是清代学者,用了数年功夫,饱览经史典籍和先哲语录,编成《格言联璧》。这部书的最大特色,便是将格言仔细地分类,有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类等11类,所编选的格言都是朗朗上口的名言警句,很有启发性。

  延伸阅读: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

  孔子的好学人人都知,他的自我学习态度是“学而不厌”,他同时也要求学生有这样的学习态度。

  《论语》里收录了许多记载孔子好学的名句,其中一句名句就是出自《论语 · 泰伯第八》的“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做学问好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恐怕会丢失。”套用今天的话语,就是学习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延伸阅读:世事洞明皆学问...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与吃有关?

  这句话出自于《礼记 · 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意思是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学,才明白做学问时会遇到的困难。

  这句话是说做学问要亲身经验,才体会得到个中原因。

  其实在这一句前,就有“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学习与吃原本是两码子事,但作者却用吃来比喻学习。作者认为,品尝到美食,是切肤地感受到那种满足;这就好像学习一样,亲自学习后,才能明白自...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这是形容一个人品格高尚的名句之一,来自“诗书画三绝”之誉的清代名士郑板桥。

  郑板桥曾在江苏镇江别峰庵读书,这一句话是他当年在屋门题写的对联。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思是,居室清雅有致,地方不必大;花朵只要香气芬芳,数量不在于多。

  “室雅何须大”暗喻最重要是居住的人,如果屋主品德高尚,情趣自必高雅,就如花朵能散发香气,不在于多少。对联反映出作者的清高自洁、不媚...

知而好问 然后能才

  大学问家荀子在《荀子·儒效》中,对怎样成才,有一段传颂千古的见解:“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其中,“知而好问,然后能才”意思就是指天资聪敏而又肯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就可以成为有用之才了。

  春秋时代,孔子被尊为“圣人”,大家都向他请教程问。然而,他不只教人,自己也会虚心向别人请教。

  有一次,他到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一进祖庙,他觉得每样事情都很新奇,不时向人问这问那。这个时候有...

有志方有智 有智方有志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曾经写过一首诗来劝告儿子。诗其中两句是:“有志方有智,有智方有志。”这两句话看似相似,实际大有不同,有“志”先还是有“智”先,是汤显祖想向儿子说明的道理。

  他想说:只有立下了远大的志向,才能勤奋学习,变得聪明。只有明白事理,才能树立起远大的志向。

  立志有多重要?国家首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有一个立志的故事。

  他在潘阳东关模范高等学堂读小学的时候,一天,魏校长问同学:“读书为了什么?”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有说想发财,有说想为自己找出路。

  当校长问到...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我们经常劝勉年轻一辈说:“做人要有远见,志向远大一点。”在中华经典名句中,就有张载《经学理窟.义理篇》的“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志向不远大,精神又不集中,即使学习也不会有成效。

  张载是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指出学习要成功的话有两大要素,一是立志要高远,二是专心致志。

  他认为若是心不在焉的话,虽学习了仍会一无所成的,怎样才是心不在焉呢?就是不能专心致志,而要做到专心致志,指的不是个人的一时状态,而是这个人做事的惯常姿态。

  延伸阅读:古代“劝酒”有专门职...

心欲专 凿石穿

  形容坚持做下去最终得到成功的,我们一直会以“铁柱磨针”来形容,不过,也有同样言简意赅的形容词可以用的,“心欲专,凿石穿”就是其中之一。

  “心欲专,凿石穿”出自唐.张鷟《游仙窟》:“张郎心专,赋诗大有道理。俗谚曰:‘心欲专,凿石穿。诚能里之,何远之有!’”意思显而易见,就是一个只要专心一意,就算石头也能凿穿,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

  同样道理,在曾国藩《致沅弟.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夜》有另一句有趣的形容,就是“坐这山望那山”。

  全句...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