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雄忆沈从文鼓吹“古为今用” 大众加深认识中华文化艺术

编辑︰黄皓颐

  与沈老(沈从文)聊天,时时可聆听他从物质文化方面去认识中国文明的见解。

陈万雄忆沈从文解说战国文物 从中理解楚人文化的自信

当代中国-名家-陈万雄忆沈从文鼓吹“古为今用” 让大众加深认识中华文化艺术
沈从文撰写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一部考证中国服饰文化的学术著作。他指出战国时期楚国的服饰纹样艺术水平甚高,估计设计者是当时的高级知识阶层。图中是湖北江陵楚墓出土的楚国袍服女装,宽袖紧身,砲长曳地,上绘卷曲纹样,袖端部分所绘的条纹图案,是当时服装的一大特色。(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现今仍清楚记得,大概是第二或第三次见沈老,晚饭后,在他们位于朝阳大街吉兆胡同的研究室,沈先生联同王㐨先生和王亚蓉女士,为我们几个门外汉,透过投影器,演示刚刚挖掘出来的江陵战国文物。

  当晚,沈老兴致勃勃,为我们解说。他的全情投入,相信就是十年故宫午门上作讲解的样子。虽然我对文物的认识仍是模糊,但因沈老一晚的讲解,对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的发达,对楚民族与楚文化构成日后中华民族和文化的重要,印象深刻。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如何抟成又如何壮大的问题,自此在我脑中萦绕。

  延伸阅读:陈万雄初访沈从文印象:纯真诚挚拥赤子之心

  当晚与沈老的不少对话,都记不住了。其中一问一答倒还是记得清清楚楚。我问沈老,何以衣饰纹样,在战国时期的楚,其艺术已臻这么高的水平?沈老回答,这样的服饰纹样的设计者,不是日后我们所理解,是出于一般工匠之手,而应是出于当时的高级知识阶层,是当时文化艺术的最高表现。

  看过了楚的衣饰图案,听了沈老的话,我冲口而出说,我们以往读《史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语,曾理解为楚人有着南方之强的特性,有复国的决心,强调勇武。现在才明白,这句话的背后原来是文化的自信。

陈万雄难忘沈从文谈中国文化史 令他观念开窍

当代中国-名家-陈万雄忆沈从文鼓吹“古为今用” 让大众加深认识中华文化艺术
陈万雄(右)80年代与沈从文相识,经常出入北京沈家,图中是他在沈家与沈从文夫妇合照。(图片来源:《读人与读世》)

  这样的一个晚上,真是当头棒喝,从而使我理解到中国文化史绝不囿于文献,绝不能局限于文化哲学的范围,而是自有更宽广的天地。这是启牖我日后走上要从物质和艺术文物等诸方面,要从眼所及的事物和山川环境,去认识中国文明的途径。这是一种观念上的开窍。

  延伸阅读:陈万雄获沈从文启蒙 改变研读中国文化历史的观念

  我们检阅沈老的著作,自50年代,他已不断著文倡导“用文物知识和文献相印证,对新史学和文化各部门深入一层认识,才会有新发现”,“五百万卷书若没有人善于用它和地下挖出来的,或始终在地面保存的百十万种不同的东西结合起来,真的历史科学是建立不起来的。”

  同时,沈老竭力鼓吹“古为今用” ,要让文化艺术普遍深入社会大众,以让传统文化艺术转化成新工艺。他这种种见解,放诸50年后的今日,依然振聋发聩。

  与沈老谈话内容虽多淡忘了,但是如何保护好中国文化,如何令中华文化艺术让更多人认识,一直是沈老所关心的话题。

  延伸阅读:陈万雄悼严耕望老师:粹然一代学者的风范

  沈老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卓越的学者。大多数人关注他由文学转向学术的理由,但我个人更重视两者间他在思想精神上的汇通:对人的自然生命、民众真实生活的终极关怀,对根植于生活的思想感情和文化艺术的执着。从这里,我们就容易理解他自撰墓志铭“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的含意。(三之三)

  (经作者授权,转载自陈万雄《读人与读世》,标题及分段经编辑整理)

呼伦贝尔草原

陈万雄赞叹呼伦贝尔草原风光 忆鲜卑蒙古崛起之路

2022-12-21
当代中国-名家-陈万雄:沈从文研究文物历史新法实物结合文献全面睇

陈万雄:沈从文研究文物历史新方法 实物结合文献全面看

2022-01-07
当代中国-名家-陈万雄忆沈从文转投文物历史研究的表白

陈万雄忆沈从文 转投文物历史研究的表白

2021-12-17
当代中国-名家-陈万雄:认识文物历史世界的沈从文

陈万雄:认识文物历史世界的沈从文

2021-12-10
当代中国-名家-陈万雄获沈从文启蒙改变研读中国文化历史的观念

陈万雄获沈从文启蒙 改变研读中国文化历史的观念

2021-11-26
当代中国-名家-陈万雄初访沈从文印象:纯真诚挚拥赤子之心

陈万雄初访沈从文印象:纯真诚挚拥赤子之心

2021-11-19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编辑之选

基辛格秘密访华为中美破冰 被伦敦记者识破?

2025-05-03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导航 一条问题分高下

2025-05-02
小红书中美对帐
张维为

张维为:中美民间大对帐 加速中国文化复兴

2025-04-23
中国经济
罗思义
罗思义

罗思义看中国经济问题根源

2025-04-19
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谈李光耀
杨荣文
杨荣文

杨荣文谈李光耀:与人互动 先思考彼此权力关系

2025-04-18
罗伦斯将军 潮游三国

三国旅游|雒城遗址 细看东汉战乱与繁荣

2025-04-13
5.16中俄联合声明
温铁军

温铁军拆解中俄农业合作的喜与忧

2025-03-06
紫禁城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对“天下”的想像:国际秩序总依靠力量和利益

2025-01-12
天安门广场、白宫
马凯硕

马凯硕:是时候与非西方开展对话了

2024-09-19
香港达德学院是共产党在港建立的一间大专院校。校舍原是泷江别墅,芳园是别墅的别称。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顾达德学院 汇聚共产党专才的香港大专院校

2024-08-01
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週,机器人表演
金灿荣

金灿荣看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地位举足轻重

2024-07-03
当代中国 时评

人均寿命不断延长 中国人的“长寿密码”有哪些?

2024-04-02
共同富裕
Qiyuan Lu
卢麒元

卢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国扩大经济共同体成关键

2024-02-15
中国在智慧科技养老上仍有很大发挥空间
新华网 时评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术赋能养老服务

2023-06-13
人民币暂时难以取代美元地位
雷鼎鸣

雷鼎鸣看中国经济|人民币取代美元的障碍

2023-06-07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看东西方人生态度大不同 西方哲学不能变成中国思想

2023-06-01
中青时评

“铁路+旅游”激发旅游市场新动能

2023-05-30
中美关系尚未到解冻阶段
环球时报 社评集

中美关系|欢迎中美关系“解冻” 但美国必须来真的

2023-05-27
呼伦贝尔草原
陈万雄

陈万雄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战皆在呼伦贝尔草原

2023-01-06
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落实多边主义
央视快评

中国经济|携手共促开放共享的服务经济

2022-09-17
霞飞宸

霞飞宸解说马远《水图》:取材及手法绝无仅有

2022-08-25
 美元人民币
翟东升

翟东升从日德汇率政策 预示不干预人民币升值利多于弊

2022-08-16
当代中国-林奋强-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香港第一次
林奋强

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 香港第一次

2021-12-20
当代中国-名家-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2021-12-16
当代中国-名家-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樊锦诗

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2021-12-07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张信刚

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2021-11-12
当代中国-名家-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莫言

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2021-08-02
当代中国-名家-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 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2021-06-17
当代中国-吴家玮-吴家玮穷小子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吴家玮

吴家玮穷小子 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2021-03-08
当代中国-李光耀-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李光耀

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2020-12-28
当代中国-单霁翔-今年故宫600岁
单霁翔

修缮保育 北京故宫迎来600岁生日

2020-12-09
WeChat
本网站使用Cookies来改善您的浏览体验, 请确定您同意及接受我们的私隐政策才继续浏览。
同意及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