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01-02
奥运史上首次实现100%“绿电”供应,“冰立方”成为世界首座智慧化水冰转换场馆,运动员在训练中使用“体育风洞”……随着北京冬奥会日渐临近,浓浓科技元素愈来愈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北京冬奥|善用清洁能源 采用环保建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我们国家的强国之路一样,中国冰雪运动也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一方面要坚持自主创新,一方面要积极吸收世界上的先进技术和训练方法”。在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科技融入了建设、训练、保障等各个环节之中。早在冬奥筹办之初,科技部就联合有关地方、部门研究制定了《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画》,重点围绕零排供能、绿色出行、5G共用、智慧观赛、运动科技等多个方面部署任务,助力冬奥筹办各项工作。
一幅壮美的冬奥画卷中,科技增添了别样的光彩。新建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世界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1/4;在雪上赛场,可实现“百米级、分钟级”的精准气象预报;二七厂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的风洞实验室,能帮助运动员不断寻找阻力最小的训练姿态,大幅提高训练效率……充满科技感的设施与应用,对于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备战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科技为北京冬奥赋能,不仅将这场全世界的冰雪盛会装点得更加精彩,也必将为今后全民共用冬奥成果、推动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为冬奥会注入更多科技元素,也体现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与绿色办奥相结合。譬如,通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张北地区的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绿电”输入北京,赛事期间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将实现100%“绿电”供应;国家速滑馆、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冬奥场馆,选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将冰面温差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使碳排量接近于零;一辆辆使用氢燃料的大巴车,冬奥村中用薯类、秸秆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材料所生产的可降解餐具等等。方方面面的精准举措,点点滴滴的创新成果,共同铺就北京冬奥会的“绿色之路”。北京冬奥会在环保、减排方面的实绩多次得到国际奥会在内的奥林匹克大家庭的肯定,呼应着国际奥会《奥林匹克2020+5议程》所提出的理念。
北京冬奥|推移动诊疗车 5G应用全部场馆
冬奥会的“科技范儿”,不仅彰显于场馆建设、能源供应等领域,也存在于每一位奥运参与者身边。譬如,移动诊疗车和智慧移动方舱,能够让比赛中受伤的运动员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救治;5G信号覆盖到所有场馆和连接场馆的道路,为丰富比赛转播等媒体传播方式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具有自由视角、云端互联等特性的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可为观众提供更多选择。无论是参赛运动员还是场内外观众,每一位冬奥的参与者都能够感受到科技为冰雪运动带来的新魅力。
延伸阅读:科技,让北京冬奥更“智慧”
高科技应用不仅在冬奥筹办过程中发挥出独特作用,还将在未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北京冬奥会后,将进一步加强技术成果的系统梳理,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丰富更多人的日常体育生活。从长远来看,推动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让冬奥成果更好为全民共用,科技始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原文转载自28/12/202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