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2-03-30
每年4月5日前后的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重要的传统节日,除了食青团、放风筝等习俗,最重要是祭祖、扫墓的活动,所谓慎终追远、继往开来,拥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近年,在疫情阴霾之下,为了减少聚集,网络纪念堂、网络直播代客祭祖、「云扫墓」等新方式应运而生,被愈来愈多人所接受,令一些无法亲身前往扫墓祭拜的市民,可以表达对先人的哀思。
「悲喜交织」的清明习俗
《岁时百问》记载,「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清明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有着非同寻常的文化意义。
清明习俗可谓是「悲喜交织」,除了食青团、踏青、放风筝、打秋千等娱乐活动,最重要是祭祖、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往年的清明节假期,各地公墓、殡仪馆等场所,通常有数十万、甚至过百万人次到来祭扫。
不过近两年来,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许多人不能返回家乡,多个省市也暂停了现场祭扫活动,依托於互联网技术,愈来愈多人选择了请人代祭、「云扫墓」等新形式。
公墓、陵园推线上祭扫服务
多地政府推出线上「云祭扫」服务。广东深圳、珠海今年暂停了全市的现场祭扫活动,在「粤省事」、「i深圳」等官方app上推出「云祭扫服务」模块,市民可以透过手机进行线上追思。
江西丰城市的烈士陵园,应用VR(虚擬现实)技术,将陵园全景放到网络上,并提供讲解服务,市民可以透过网络缅怀先烈,吸引近10万人同时在线互动。
不少墓园则开设网络纪念堂,并推出代客祭扫的服务,由专业殡葬礼仪师主持,透过网络给需要祭扫的客户直播,以寄托哀思。
虽然这种传统习俗的「新潮化」也受到一些争议,但愈来愈多人正在接受「云祭扫」,认为这种新方式更为环保,而且即使远隔千里,都可以「面对面」寄托哀思,弥补了无法亲身前往祭拜的遗憾。毕竟清明祭扫,重在心意,是线上参加,或亲身前往,只要有心,并无太大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