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04-24
提到航拍或者无人机,很多人的了解可能还停留在“玩具”,随身带出去拍摄一个从天空俯瞰大地的镜头,就能post一个IG Story“呃like”。其实,无人机的应用远远不止于此。无论在香港还是内地,无人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得到广泛使用,甚至分分钟扮演救援的重要角色,成为人类生活的好帮手。
无人机应用1:医疗及火灾救援
无人机轻便小巧,操作方便,在很多事故中可以发挥救援作用。
在内地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武汉全城封闭,公共交通停摆,无人机就承担起重要角色,将救援医疗物资派送到医院;民众在家隔离需要生活用品,亦是靠无人机进行配送。一来提高派送效率,二来减少了社交接触和感染风险。
今年初,浙江大学医学院就利用无人机开启了一条急救送血专用航线。每当有紧急用血需求时,一台负载能力5公斤的无人机,就能在5分钟内,将4,000至5,000毫升(相当于一个成人的正常血量)的血液,从当地的血液中心送往不同医院。在紧急救援中,无人机运输血液能避免塞车等情况,大大提升医疗救治效率。
除了医疗事故,广东省云浮市消防中心就尝试用无人机进行高空火灾救援。
参与救火的无人机能够携带150公斤的灭火器飞到600米的高空,喷射距离10米远。据介绍,以往内地最高消防车只能到达121米高度,因此高空救援有很大难度。而无人机能够配合消防员里应外合实施救助,对解救被困人员能产生极大帮助。

无人机应用2:助耕作智能化 种地更高效
近年内地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无人机在其中亦有不少应用。
譬如,前段时间成为社会热话的新疆棉花,在种植和生产中就大量使用无人机。无人机可以代替农民巡视棉花田地,监测有无害虫出现,还可以帮助农民喷洒农药。
农民不仅可以坐在室内“种地”不再日晒雨淋,效率更大大提升。
以往300亩棉花地,需要6个人喷洒农药两日,而一架无人机半日就可以办妥,而且洒得更均匀。如此一来,一个农民就可以管理千亩农田,棉花产量因此得到提高。

延伸阅读:520万吨丨新疆棉花“无人”采摘?
无人机应用3:人工降雨 保护环境
无人机亦可以用来保护环境。例如甘肃祁连山就用无人机“甘霖-I”进行人工降雨,这款无人机可以遥距探测天气,在适当的时候催化雨水。遇到干旱天气、森林大火的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
香港环境保护署则于去年底成立航拍机队,用来监测非法填土工程,并且在发现鱼群死亡时,用航拍机追踪污染源头。有工作人员表示,航拍机可以大幅节省人手和时间,将来还会进一步扩大航拍机应用范围,比如应对海上垃圾等。
小小一个无人机,当中涉及的技术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其实除了飞行,无人机还需要解决续航力、稳定性、负重能力等多重技术因素。对于定位系统、实时画面传输系统亦有不低的要求。要不断进化升级,既有赖于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亦需要5G等技术和基建的配合。
目前中国无人机的发展和应用领先世界,官方估计,2025年民用无人机的产值会达到1,800亿元,每年增速25%以上。可以说,无人机正用高科技、低成本的方法,为民众生活提供愈来愈多样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