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佬”为什么又叫“着草”?

  形容要逃难,会说“走佬”,加一点黑社会风尘味道的,会说“着草”。着草,又写作“著草”,究竟为什么与逃难有关?

  “着”有穿的意思,“草”就是指草鞋。在古时,人们多不穿鞋,只有远行时才会穿草鞋,因此穿草鞋,就有离乡别井的意思了。

  草鞋在中国起源很早,在西周遗址中就有草鞋实物,古代侠客、隐士也以穿草鞋为豪:“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风雨任平生。”可见在古时,穿草鞋与离家、远征有关。

  演变下来,原本豪侠穿草鞋远行,就被用来形容黑道中人逃难避劫的用语了。

  延伸阅读:逃难为什么叫“走佬”?

相关标签

“令人喷饭”原来出自苏轼?

  形容事件可笑又令人惊讶的,俗语会用“令人喷饭”来形容。

  原来,这句话的来源并不简单,一代文豪苏轼也用过这个词语。

  在《文与可画禹筜谷偃竹记》中写道:“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现代人同样用这个词来形容事情、行为或话语非常可笑,引人惊讶。

  延伸阅读:世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十三点”与“十二点六十分”

  “十三点”这上海方言,词义大抵是怪里怪气、傻头傻脑的,大多用作取笑或不伤感情的骂人话。

  由于使用频率极高,由“十三点”这方言衍生出不少与“十三点”完全同义的隐词或暗喻,看得令人会心微笑。

  例如“B拆开”便是“十三点”的同义词,只不过这词语已化身成一道谜题,要人动动脑筋猜一猜:把英文字母“B”字拆开,就成一竖一弯的阿拉伯数字“13”。

  另一个表示“十三点”的隐词是“十二点六十分”...

“威水”还是“媁水”?

  说别人的成就,我们会用“威水”来形容。“威水”其实不是这样写的,本字是怎样的呢?

  根据官方媒体解释,“威水”正写是“媁(音威)水”。

  “媁”,《广韵》中指“媁,于非切。美也。”这个字是一个生僻字,在北方已失传,在粤语中继续使用,尤其在粤西一带,老一辈会用“媁”来表示美丽、漂亮。例如将漂亮的衣服称为“媁衫”、“媁裤”。形容女子长得美,则说她“生得好媁。”

  这个字很少单独使用...

消失的俚语|坚过石坚

  形容事情千真万确、真材实料,有时会听到有人说“坚唔坚呀?”但是会说“坚过石坚”的,已买少见少了。

  石坚生于1913年,在40年代投身演艺圈,以饰演反派角色为人熟悉,当中以《黄飞鸿》中的“奸人坚”,在演艺界奠定了一代奸人的至尊地位。

  除了演戏了得之外,石坚还多才多艺。他当年是以化妆师的身份首次踏入演艺圈的,曾是“万能泰斗”粤剧老倌薛觉先的化妆师。

  他也精通北派武术。70年代的武打电影《龙争...

Yo!驶乜惊呀!

  所谓潮语,就是某一时代或时期的流行用语,用到了,会立刻透露了你的年龄秘密。    最近,在网络平台上便有人刷新“老饼潮语”,有些老土到令人一听就有“打冷震”的感觉。究竟有哪些老饼潮语或濒临消失的潮语呢? 

  昔日的潮语不少都在电视剧而生的。在90年代,张卫健在电视剧《西游记》中饰演孙悟空一角,当中就有一句经典对白:“Yo!驶乜惊呀!”剧中,张卫健跳脱的造型以及生动的话语,成了市民茶余饭后的话题。而“Yo!驶乜惊呀”,就表现出孙悟空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大家还记得,张卫健说这句话时,必然配上一个...

逃难为什么叫“走佬”?

  电视剧里,当黑道中人犯了事,会说一句“快点走佬”。意思就是要一走了之、逃难的意思。为什么逃难又叫“走佬”?

  走佬的原词,在清代《清稗类钞·会党类·三十六誓 》有载:“兄弟患难之时,无银走路,必要相帮,钱银水脚,无论多少。如有不念亲情者,五雷诛灭。”当中“无银走路”意思就是指无钱逃跑的意思。

  走路,后人取成音,就成“走佬”了。

  延伸阅读:“走鬼”点样走?

著与着怎分别?原来都源自它

  形容穿衣,有人写作“穿着”,有人则认为“穿着”才对,也有认为两个字相通,到底哪个才对?

  “着”与“著”的分别,在“香港小学习字表”平台上有精简的解释。“香港小学习字表”是根据教育局《香港小学学习字词表》指引而设的中文字学习网上平台。

  根据指引,“着”与“著”分别有多个用法。    

  “着”可用作穿着、着陆、着眼、着笔、着落,以及着人前来领取等;而“著”则用于著名、著述、名著、巨...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一年两六月 三伏不见天

  今天是闰六月,不像大暑小暑,它并不是一个节气,而是农历(阴历)中的一种特殊月份安排,用来协调阳历(太阳历)与阴历之间的时间差。   前人认为“闰六月”天气会变得不稳,究竟是怎样的呢?

  前人有一句农谚,说:“一年两六月,三伏不见天”。闰夏延后了伏天,令最热时段与雨季重叠,天气变得不稳,三伏天的闷热感被阴雨缓解。宋代《岁时广记》:“闰夏多雨,伏气不扬”,印证了闰六月,阴雨连绵,天气又热又湿。

  这个时候,长辈会提醒少吃凉、多喝姜汤,潮湿闷热的天气容易使人着凉生病。大家要注意身体。...

飞鸟厌其羽 走兽厌其毛

  古时诗人诉说大暑的炎热,除了自身感受外,还善于描绘四围景物。“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便是描写在热浪下各种动物的状态,读来生动有趣。

  “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出自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蔡仲谋苦热》,全诗如下:

  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

  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

  人亦畏絺绤,况乃服冠袍。

  广厦虽云托,呼风不动毫。

  未知林泉间,何以异我曹。

  蝇蚊更昼夜,肤体困爬挠。 

  四...

大暑运金气 荆扬不知秋

  进入大暑,天气变得非常炎热。古诗中不乏描写大暑的诗句,其中有名便有杜甫的诗句,以夸张的手法描写苦热难耐的天气。究竟是怎样的呢?

  这句便是“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出自杜甫《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全句如下:

  大暑运金气,荆扬不知秋。

  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

  诗中“荆扬”指荆州(湖北)和扬州(江苏),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杜甫以夸张手法描写大暑的炎热阻滞了季节更替,仿佛秋天永远不会到来。

  “大暑运金气”中的“金”...

大暑连天阴 遍地出黄金

  今天是大暑,是24节气中最热的时段。“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三伏天一向有“桑拿天”之称,可见这个节气期间阳光猛烈,天气酷热。不过,为什么又有“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的说法?大暑为什么会阴天?

  天阴,即是指阴云密布的意思。大暑节气期间,要是连续几天天阴下雨的话,农作物生长便会特别好。

  农作物在酷热难耐的三伏天里,不能没有水。这段期间,要是连下几天雨,泥土便能湿润,当雨过天晴后,烈日高照下高温、高湿的泥土更适合农作物生长,就能遍地长出金黄色的农作物了。所以便有“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瓤肉莹白如冰雪 浆液甘酸如醴酪

  关于荔枝诗句不少,内容大都是文人抒情为主,有没有以科学一点的角度述写荔枝诗句呢?

  “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这句堪称中国史上最早的荔枝风味科学评测,以精准比喻构建感官盛宴。它出自白居易的《荔枝图序》。全句是: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蒲鸟,核如枇杷,壳如红缥,膜如紫绮。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

瓤肉莹白如冰雪 浆液甘酸如醴酪

  关于荔枝诗句不少,内容大都是文人抒情为主,有没有以科学一点的角度述写荔枝诗句呢?

  “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这句堪称中国史上最早的荔枝风味科学评测,以精准比喻构建感官盛宴。它出自白居易的《荔枝图序》。全句是: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蒲鸟,核如枇杷,壳如红缥,膜如紫绮。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

两岸荔枝红 万家烟雨中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这两句描写荔枝的词句,出自哪位名人?又有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出自宋代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全句为: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上两句意思是:在梦中被子规鸟的啼叫唤醒,抬头向窗外望去,城楼上挂着一弯残月,仿佛被子规鸟啼破了似的。乘着华丽的船就要...

红颗珍珠诚可爱 白须太守亦何痴

  古时文人对荔枝有不少描写,“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便是当中的名句。这句话有什么意思呢?

  诗句出自居易《种荔枝》,全句是: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在忠州任职太守时的作品。

  “红颗珍珠”喻荔枝,既写其圆润晶莹的形态,更强调其珍贵。“诚可爱”三字直白热烈,一反文人咏物含蓄常态,如老农捧果自赞,憨态可掬。

  ...

日日薰风卷瘴烟 南园珍果荔枝先

  夏天,是荔枝当季的季节,古人对荔枝的描写不少,当中有名的有“日日薰风卷瘴烟,南园珍果荔枝先”,这句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出自五代诗人徐夤(音:演)的七律诗《荔枝》的首两句, 全诗如下:

  日日薰风卷瘴烟,南园珍果荔枝先。

  灵鸦啄破琼津滴,宝器盛来蚌腹圆。

  锦里只闻销醉客,蕊宫惟合赠神仙。

  何人剌出猩猩血,深染罗纹遍壳鲜。

  “薰风”指夏季和暖的东南风,“瘴烟”暗喻岭南湿热蒸腾的天气雾气,很容易引致疫病,...

日日薰风卷瘴烟 南园珍果荔枝先

  夏天,是荔枝当季的季节,古人对荔枝的描写不少,当中有名的有“日日薰风卷瘴烟,南园珍果荔枝先”,这句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出自五代诗人徐夤(音:演)的七律诗《荔枝》的首两句, 全诗如下:

  日日薰风卷瘴烟,南园珍果荔枝先。

  灵鸦啄破琼津滴,宝器盛来蚌腹圆。

  锦里只闻销醉客,蕊宫惟合赠神仙。

  何人剌出猩猩血,深染罗纹遍壳鲜。

  “薰风”指夏季和暖的东南风,“瘴烟”暗喻岭南湿热蒸腾的天气雾气,很容易引致疫病,...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夏天,是荔枝当造的季节。荔枝作为岭南珍果,自古就是诗人笔下的宠儿,其中名句便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中的“妃子笑”与杨贵妃有关?这句话又出自何处?

  相传唐代杨贵妃喜欢吃荔枝,为了让杨贵妃吃到一口地道新鲜的荔枝,博取一笑,唐玄宗更命人专门修了一条横跨千里的“荔枝道”。每逢荔枝时节,便下令各地驿站专人专道、快马加鞭、日夜不休地运送荔枝,以满足杨贵妃的口腹之欲。

  当时很多负责运送荔枝的官差因舟车劳动而累死,甚至驿马亦倒毙于路途中。如此兴师动众,...

覆巢之下无完卵

  这话的意思是倾覆了的巢穴,怎可能有完整的卵蛋可以留下呢?比喻整体一旦倾覆,个体也无法幸存。这话原来出自孔子后人。

  语本《后汉书 . 孔融传》:“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动。左右曰:‘父执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

  孔融是孔子之后,年少时已因道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已被赞颂,亦有“孔融让梨”的故事。长大后的孔融,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嗤之以鼻,经常讥讽曹操。官渡之战前夕又公开散布失败...

有诸内而形于外

  身体内部的问题,会在身体外表显现出来,正如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也会在这个人的言行体现出来。

  “有诸内而形于外”这句说话源自《黄帝内经》:“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

  中医诊断的方式是望、闻、问、切,透过“望”病人外部状况,如脸上气色、舌头状态等,已能掌握病人状况一二,再透过“闻、问”了解病人生活习惯及问题,最后才是把脉(切)。因此,人的身体内有了毛病,一定会在身体表面显现出来。

  “有...

昼无事者夜不梦

  “昼无事者夜不梦”或许你不熟悉,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你一定听过吧!

  “昼无事者夜不梦”出自《慎子.逸文》,后来被演绎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意为白天的所思所想,会在夜间的睡梦中见到。

  清代李渔的《十二楼.七.拂云楼》就有“‘做女儿的人,有多少胆量?’少不得要怕神怕鬼起来,又有俗语二句道得好:‘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专家认为导致做梦的原因有很多,可以是物...

授人以渔 不如授人以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一句听得多了,原来还有一句:“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授人以鱼”,即给人一条鱼,当然能够充饥,但这是短暂的,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渔捕的方法,所以就有了“不如授人以渔”,意思就是让人自己学会捕鱼,维持生计。同样地,“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就是教会别人捕渔的方法,不如教会他人追求自己的欲望或理想。

   有了欲望或理想...

点戍空心戊 横戌十字戎

  “戊、戌、戍、戎”这四个字的读音及写法经常令人混淆,如何分辨及记住呢?

  先谈戊戌,(粤音:雾蟀),对中国历史有一点认识的话,应该听过“戊戌变法”。1898年(农历戊戌年),清·光绪年间,以康有为为首的学者倡议的改革变法,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然而,此次改革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强烈反对,慈禧太后于同年九月发动政...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二月十四情人节,恋人们都会相约见面,度过一个浪漫的晚上。这种浓情蜜意,常常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来形容。

  这经典名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长恨歌》描写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相恋的故事,安史之乱的发生,最终迫令唐玄宗将心爱的杨贵妃赐死。

  诗人为他们慨叹道:如果我们死后在天上的话,就让我们化做比翼鸟,不离不弃。如果我们在地下的话,那么就让我们化做连理枝,永不分离。

  传说中比翼鸟只有一目一翼...

冷僻字系列|犇

   由三个牛字组成的“犇”,与牛有没有关系呢?

   一头牛力气很大,三头牛加起来便有力大无穷的意思,不过,“犇”并不与力气有关,却是“奔”的异体字。

   此字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清朝干隆皇帝曾多次下江南,其中一次和珅与纪晓岚两位臣子随行,入住客栈。一晚,干隆夜半起床如厕,久未回去,和珅与纪晓岚于是外出寻找干隆皇帝,三人碰面时,正听到另一房间传...

今天不养生 明天养医生

  现代人都注意养生,因为养生能预防疾病,所谓“预防胜于治疗”。若不作出预防,到生病需要治疗的时候可能非常麻烦了,因此就有“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这个说法,也有人说“今天不保健,明天养医院”。

  要养生,可以从饮食、运动、睡眠、情绪各方面入手。东方医学有一名句:“有诸内而形于外”,内在情绪问题不去处理,必然反映在外。西方有一句说话:You are what you eat,即是说你吃什么,你的身体状况就会反映什么。运动及睡眠这二方面,其重要性已毋庸置疑。

  不好好去养生,老来便需要养医生...

冷僻字系列|鱻

  由三个鱼字组成的“鱻”(音:鲜),看上去冷僻,却不乏人使用。

   《说文》:鱻,新鱼精也。[注]徐锴曰:三,众也。众而不变,是鱻也。 

  “鱻”是鲜的异体字,代表新鲜的意思。食肆主打新鲜食材,尤其海鲜类,故不乏有以此命名的食店,如在荃湾有一家“鱼鱻鱼汤专门店”,而九龙城便有“海鱻养生火锅店”。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鱼字为“䲆”(音:鲜/稣);四条鱼组成的“䲜...

冷僻字系列|赑屭

  “赑屭”这二字是什么意思?又怎样发音?

  赑(粤音:鼻)屭(粤音:器),是中国民间传说中龙所生的九个儿子之一,外形像龟。  

  明.杨慎《升庵外集》提到“龙生九子”次序排列为:赑屭、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蝮、睚眦、狻猊、椒图。

  龙九子外形与能力各有不同,其中,赑屭原形像龟,因为能负重,多作为碑座,有“碑下龟趺”之说。

  古时在庙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