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冷暖看重陽 中國古代以農立國,因此非常看重氣候變化。作為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與冬季氣候原來也有關係? 古代有一種說法:「今年重陽不打傘,明年地裏光杆桿。」意思就是重陽節那天不下雨(不打傘代表不下雨),那麼之後的冬天就會較為乾旱,在水份不足的情況下明年糧食收成也會出現問題。 相類似的農諺也有:「重陽無雨看十三,十三無雨一冬旱。」意思就是說如果農曆十三前後沒有雨,往後雨水就比較少了,整個冬天雨雪匱...
重陽吃糕 百事俱高 中國不少傳統節日,都會有應節食品,例如人們會在中秋節時吃月餅,端午節時吃糭,春節時吃年糕、元宵節吃湯圓或元宵等。那麼重陽節的應節食品是甚麼呢? 有民俗專家指出,以往人們在重陽節時會吃重陽糕。 據《西京雜記》記載,漢代時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餌之俗,即最初的重陽糕。餌,即古代之糕。在《東京夢華錄》、《夢粱錄》、《武林舊事》等記錄宋代生活的文獻中也有提及。 至於重陽節吃重陽糕的習慣,相信與登高習俗有關。因為「高」的發音和「糕」一樣,因此重陽節...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每日一詞 市擔:STAMP 廣東台山有一個詞語「市擔」,大家知道是甚麼意思嗎? 這個詞語原來是由英語直接演變而成,並沿用英語的發音。 「市擔」意為郵票,來自英文「STAMP」。其餘例子還有:看球賽時說「骨波」,即好球,來自英文「GOOD BALL」。 另有部分詞語半中半英,例如:「老民」,意為老人,由「老」和「MAN」結合而成;「好反」即好玩,「好」和「FUN」融合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