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晴六畜興 清明雨損百果 古代農夫相信,一年收成好不好,看清明就知道。為甚麼呢? 傳統上,清明節的天氣,預示一年的農耕,是人們十分重視的重要節氣。 其中一個廣為人知的諺語,就是「清明晴六畜興 清明雨損百果」。 意思是清明這天如果放晴的話,就預示整年作物豐收、牲畜興旺;相反,清明節下雨的話,各種果樹和作物,產量品質便受到很大的傷害了。
清明南風夏水多 清明是中國第五個節氣,與中國農耕息息相關。在福建地區清明節就有一句農諺:「清明南風夏水多,清明北風夏水少」,是甚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清明這天刮南風的話,說明此時氣溫較高,雲層也較密,預示當年夏天降水比較多,相反,如果當年降雨量比較少,便不利農耕。 這個又與一句老農諺不謀而合,「清明一吹西北風,當年天旱黃風多」。
春雨貴如油 踏進春天,大家可能對濕悶的天氣感到煩悶,不過對農夫來說,春雨是非常可貴的,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 這種說法在宋朝已出現。宋《景德傳燈錄》卷一道:「春雨一滴滑如油。」油能夠點燈、煮菜、生火、取暖,是賴以生存的用品,在古時頗為昂貴。 春天下一場雨,是喜雨,能潤澤大地萬物,像油一樣重要。 明代《春雨》也有說:「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滑倒解學士,笑壞一群牛。」可以看到古人對春雨的重視。 延伸...
復活蛋與中國彩蛋 這個星期很多人仍在放復活節假,讓我們說一下復活蛋與中國彩蛋的有趣點滴。傳統復活蛋是紅色的,與中國傳統喜事送紅雞蛋的習俗有點相似。有趣的是,全球不少節齊都與雞蛋有關,你知道多少? 復活蛋是為紀念耶穌復活,當年馬利亞捧着一隻雞蛋說:「耶穌復活了」。席間所有人都取笑她,有人說:「假如耶穌真的復活的話,馬利亞手上的蛋也會變成紅色。」結果,她手上的蛋真的變成紅色。 在中國,遠在明清時期,民間在喜慶婚娶、祝福慶壽、喜得貴子時,為圖吉祥如意,都會贈送紅雞蛋,有人甚至擺攤設鋪,專門賣...
每日一詞 「十三點」與「十二點六十分」 「十三點」這上海方言,詞義大抵是怪裏怪氣、傻頭傻腦的,大多用作取笑或不傷感情的罵人話。 由於使用頻率極高,由「十三點」這方言衍生出不少與「十三點」完全同義的隱詞或暗喻,看得令人會心微笑。 例如「B拆開」便是「十三點」的同義詞,只不過這詞語已化身成一道謎題,要人動動腦筋猜一猜:把英文字母「B」字拆開,就成一豎一彎的阿拉伯數字「13」。 另一個表示「十三點」的隱詞是「十二點六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