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為甚麼要舞龍?認識中國文化的傳統圖騰

編輯︰豆子

  春節舞龍是極具特色的中國文化傳統,每逢農曆新年,中國各個大小城市,以及世界各地的華人集中地區,都會有大型舞龍活動。龍在中國文化中象徵「祥瑞」,故在新年舞龍,有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意思,是一項重要的中國文化傳統。 

舞龍起源自中國文化傳統

  按照歷史記載,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漢朝,便有舞龍中國文化習俗。中國文化相信龍代表「詳瑞」,且有掌管風雨的能力,所以每逢中國文化大型節慶,都會以木頭、竹枝、彩布等材料,製作龍的形象,並有節奏地來回舞動,以模仿龍的姿態,藉此祭祀龍神,並祈求風調雨順,希望龍可以為大家帶來吉祥好運,同時為節慶增添熱鬧歡樂的氣氛。

舞龍是中國人過春節不可缺少的節慶活動。(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中秋大坑舞火龍展現中國文化

  在中國文化歷史上,舞龍不只在農曆新年或喜慶時節出現,古人凡是遇到水災、旱災、瘟疫等災禍,都會藉由舞龍儀式祈求消災,香港的中秋節舞火龍便是其中一例。

  大坑舞火龍在香港已有140年歷史,傳說在1880年,大坑一條客家村爆發瘟疫,有村中父老獲菩薩報夢指點,村民於是合力紮作一條火龍,並在中農曆八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個晚上,舞動火龍繞村遊行,並燃燒爆竹,結果瘟疫果然停止。

  此後,村民每年都會舉辦為期三天的舞火龍活動,一方面為居民祈求平安,一方面亦有凝聚社區之效,以保大坑合境平安。大坑舞火龍是香港一項相當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都吸引到不少海外遊客共襄盛舉。

大坑舞火龍活動在香港已有140年歷史,每年都吸引不少遊客共襄盛舉。(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舞龍遍布全球 中國文化傳四海

  時至今日,中國文化的春節舞龍已演變成一項以娛樂為主的喜慶活動,隨著華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現在的舞龍中國文化,已經遍及中國內地、台灣、香港、東南亞,以至歐美、澳洲、加拿大等各個華人集中的地區,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標誌。

苗族春節「跳洞」祭祖兼求偶 傳承獨特的中國文化

春節|農曆新年蘊含的中國文化 要放爆竹煙火才像過年?

苗族跳蘆苼舞賀新年 少數民族的中國文化

春節中國文化如何影響世界?看福建土樓展現的家族情懷

工夫茶 vs 功夫茶  

  潮州人吃飯喝茶,都用「食」字,「食飯」叫「蓆伴」,喝茶叫「食茶」(音:蓆嗲),當中又最愛喝「工夫茶」。

  「工夫茶」的「工夫」,跟「打功夫」的「功夫」並不一樣。「工夫茶」一詞最早出現在清康熙年間,據說是福建武夷山上最上品的茶種,慢慢演變成一種品茶的程式,即泡茶的動作及過程。 

  「工夫茶」(音:近扶爹)的「工夫」,在潮州話的意思是仔細、講究的意思,而不是耍功夫的「功夫」。

  泡工夫茶需要用一個細小的...

囡囡

音︰naam4 naam4

       音︰naam4 naam4。意思是指小女孩,但粵音讀「南南」,而非「女女」。

     「轉眼間,你囡囡已經長大了不少﹗」指小女孩已經長大成人,婷婷玉立。

       囡字從女及口,本義為小女孩。囡字屬於方言字,蘇滬方言稱小女孩作囡,一般指6-9歲的小姑娘,類似我們常說的寶貝。粵語稱呼小女孩也有「囡囡」之說。粵語「囡」應與「南」、「男」等字同音。

      清.王應奎《柳南隨...

香港街道故事|中環砵甸乍街鋪石板路有玄機 舊香港風情吸引電影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