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5/12/2023
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在1987年11月21日,香港商人徐峰在廣州市郵電局無線分局,填寫好一張流動電話入網申請表後,再付費購買俗稱「大哥大」的手提電話。
自此,徐峰成為了內地第一位使用「大哥大」的人。
改革開放|最初從日本引入「大哥大」 1G通訊時代象徵
曾經有一款手提電話,重量可達半公斤以上,厚實笨重,就像一塊大磚頭。雖然份量十足,但它滿電時也只能維持30分鐘的通話時間,而且質素相當不清晰及穩定。更要命的是,這一款手提電話的價格高達2萬元(人民幣.下同),而且由於太搶手,當時在內地的人,即使花上6萬元也不一定能買到。它就是模擬通訊時代(1G)的手提電話—「大哥大」。
1987年,廣東郵電局從日本引進了100部「大哥大」,開始投向市場。
徐峰早在1986年時,就隻身從香港來到廣州,從事海鮮餐廳生意。由於貨源基本都在300公里以外的湛江,加上每天的銷售價格都是「海鮮價」,在即時通訊極為匱乏的時代,通訊不便經常令徐峰蒙受經濟損失。
徐峰接獲親戚的消息,得知在內地可以購買手提電話後,就帶着支票匆匆趕往郵電局。徐峰挑選了號碼「901088」後,最後在網絡准入申請表上簽名。
徐峰的手機月費計劃,即使放諸現代也是極其昂貴。單是「大哥大」本身的價格就要2萬元,另還有6,000元的一次性網絡准入收費,以及150元的月費及每分鐘1元通話費。
徐峰曾經在受訪時坦言,當時才剛創業,到底要如何花這筆2萬元的「巨款」,令他一度陷入艱難的抉擇。在徐峰面前,2萬元除了「大哥大」之外,還有買到一輛農用車。
徐峰權衡輕重,最終都決定優先考慮「大哥大」能夠帶來的經濟效益。徐峰需要一部能夠提供即時通訊的手提電話,以便在生意上的溝通。事實上,像徐峰這般的商人,都是快捷通訊工具的目標客群,創造出龐大的市場需求。
改革開放|從「大哥大」到智能手機 從「內地第一人」到世界第一
徐峰來自香港,財政壓力已經比內地人要輕鬆得多。據當年郵電局的一名營業處負責人憶述,雖然「大哥大」索價2萬元以上,但每天開門後人流仍像潮水般湧進來,而當時內地工資水平一個月只有寥寥的30至40元左右。結果,許多的2萬元都是由10元組成,令工作人員徒增大量繁瑣的點算流程,每天上班都要「數錢數到抽筋」。
如今的「大哥大」已經變成懷舊收藏品,流動通訊也從1G變成了5G。
40多年過去,改革開放令中國擁有由手機、互聯網交織而成的龐大通訊網絡,從迎來1G時代的「內地第一人」到創造5G時代「世界第一」,成為全球智能手機用戶數量最多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