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通識|四大名繡是甚麼?

編輯︰聞華

     中國刺繡工藝歷史悠久,舉世聞名,以「四大名繡」最具代表性,是哪四種刺繡工藝呢?

      四大名繡是指:江蘇的蘇繡,湖南的湘繡,廣東的粵繡(廣繡),以及四川的蜀繡,這4種刺繡工藝都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蘇繡源於江蘇蘇州,已有超過2,000年歷史,以素雅、精細、逼真、富有立體感著稱,繡技具有「平、齊、和、光、順、勻」的特點,更有雙面繡、雙面三異繡(異色、異形、異針)等技法。

      湘繡源於湖南長沙一帶,以中國畫為基礎,色彩鮮明、針法多變、刻畫傳神,有「繡花花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獅、虎等是湘繡傳統題材,民間也有「蘇貓、湘虎」的說法。

      粵繡是廣繡(廣州)、潮繡(潮州)等廣東民間刺繡工藝的合稱,以色彩艷麗、富麗華貴著稱,廣繡圖案大多取材於嶺南風物和吉祥圖案,如孔雀、荔枝、百鳥朝鳳等等;潮繡則主要圍繞宗族祠堂,以釘金繡獨樹一幟。

      蜀繡源於四川成都,以針法見長,有100多種不同針法,以表現不同繡物的光澤、色彩、形態,如表現熊貓皮毛質感的「交叉針」,表現鯉魚鱗片的「虛實覆蓋針」等。

各具特色的中國四大名繡。(圖片來源:Getty、視覺中國)

中國文化通識|三大鬼節是哪三個?

趣談中國文化|「四大皆空」是哪四「空」?

中國文化通識|皇帝的專用通道?御路是甚麽?

中國文化通識|佛教四大名山在哪裏?

工夫茶 vs 功夫茶  

  潮州人吃飯喝茶,都用「食」字,「食飯」叫「蓆伴」,喝茶叫「食茶」(音:蓆嗲),當中又最愛喝「工夫茶」。

  「工夫茶」的「工夫」,跟「打功夫」的「功夫」並不一樣。「工夫茶」一詞最早出現在清康熙年間,據說是福建武夷山上最上品的茶種,慢慢演變成一種品茶的程式,即泡茶的動作及過程。 

  「工夫茶」(音:近扶爹)的「工夫」,在潮州話的意思是仔細、講究的意思,而不是耍功夫的「功夫」。

  泡工夫茶需要用一個細小的...

儂好:上海話與邵氏影城

  上海作為中國內地第二大城市,上海話,即上海吳語(又稱滬語)於1930年代曾盛極一時。50年代香港的文化及電影圈,曾是上海人的天下,不少圈內人都懂一兩句上海話。

  50年代,不少上海人移民香港,邵氏父子電影公司(即邵氏兄弟的前身)老闆邵醉翁便是其一。他操一口寧波上海話:「阿拉」(即我們)、「儂好」(即你好)、「謝謝儂」(即謝謝你),懂者不多。 

  老闆是上海人,編劇部聘用了不少上海文人,上海話曾一度充斥了整個片場,那年代曾有人吐嘈:「如果不懂上海話,千萬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