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養和豢養 意義大不同?

  現今社會,家畜家禽幾乎都是在農場裏飼養,然後運到屠房宰割及包裝,再送到市場出售。

  因此,現今的家禽可以說都是「圈養」而來的。

  不過「圈養」這個詞語是近代才有,古時並沒有的。古時多用「豢(音患)養」這個詞語。這詞出自宋戴埴 《鼠璞·臨安金魚》:「觀此則金鯽始於錢塘 ,惟六和寺有之,未若今之盛。南渡駐驆,王公貴人園池競建,豢養之法出焉。」

  豢養一詞在古文常見,有用穀物精心飼養的意思。在今天,用穀物飼養動物是正常不過的事,但對古人或許有些奢侈,甚至是一種炫富。

  由於古時窮困挨餓的人不少,動物基本都是有甚麼吃甚麼,能夠用上穀物精心飼養的肯定都是較富裕的家庭。

  所以「豢養」一詞在古代就帶有諷刺某些人炫富的意味。

  隨着時代的變化,「豢養」已沒有諷刺的意味,只有精心照顧或者養育馴養的意思。「豢養」也比較少用,大家都慣常用「圈養」這個詞語了。

  延伸閱讀: 金鑰匙 VS 銀鑰匙

猜一字:十一口+二十口

  猜謎遊戲中,猜動物、猜工具等因為有形象依據,不難駕馭;但猜文字便不一樣了,除了要認識不同的文字,還要加上大量的想像。不過,若是猜中了,往往又是最令人興奮的。

  謎面:一家十一口,與一家二十口,兩家合起來是甚麼?猜一字。

  貼士:三個口是「品」、四個口是「碞」,那有十一個口同時出現的文字?從文字+字形去思考吧!

  十一是「十」+「 一」,是「士」,十一口就是「吉」了。

  同樣,二十是「廿」,也可作「卄」,下面加一個口。

  這樣,「十一口」加「二十口」,就...

聰明反被聰明誤

  形容有人自以為做了精明的事,卻因此惹上了禍,會用「聰明反被聰明誤」形容。

  這句話出自蘇軾的《東板續集·洗兒》:「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軾仕途坎坷,一生被貶八次,到後來遇上王朝雲,與朝雲生下了一名兒子,取名「洗兒」。

  他寫這首詩的意思是,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聰明,但我自己一直被聰明耽誤;所以我希望孩子愚笨,能無災無難升...

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這句古語有一句大家都十分熟識的日常用語,你們知道是甚麼嗎?

  先賣關子。

  此語源於漢代枚乘的《上書諫吳王》:「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意思就是不想別人聽到的話,便不應說;不想別人知道的事情,便不應做。

  簡單來說,這些說話或事情,都是本該不應說或不應做的。

  清朝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七十一回,就有一句道出以上古語的精髓,那就是:「『若要...

謝灶:官三民四船家五  

  年近歲晚,不少舊式食肆仍有謝灶的習俗儀式,以答謝掌管廚房安危的神明一年以來的關照。

  「民間謝灶」,最初源於古人拜火的習俗,後來就演變成通過祭祀「酬謝」灶君的習俗。

  相傳灶君會在每年年末都返回天庭,將人間善惡向玉帝報告,所以一眾百姓,為免被灶君打小報告,希望以「謝灶」這個形式討好灶君,從而產生出這個傳統習俗了。

  說到謝灶,中國傳統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講法。

  傳統上,年廿三...

相關標籤

食貓麵 識貌面

  形容打工仔被老闆無故責罵,會說「食貓麵」,它的由來是?

  「食貓麵」這句廣東話俗語意思是被罵、捱批評,是由「識貌面」演變過來的。「貌面」即是臉色嘴臉,而讓人「識貌面」本是指板起臉孔給人看,展露不悅的臉色讓對方知道自己有所不滿。由於有見罵人者的面色一般都不太好看,因此後來就有人就以「識貌面」去形容被狠狠批評的情境,久而久之人們就以「識貌面」的諧音「食貓麵...

狗口長不出象牙

  形容別人口中總說出不好的話,惹人生厭,我們會說「狗口長不出象牙」,這個俗語背後,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象牙是雕刻藝術品的上等原料,產於南方,往來中原的路途遙遠,而且山高路險,相當危險,但由於價錢高,利潤豐厚,因此象牙商人不惜冒着生命危險也要從事這門生意。

  民間傳說,有商人為了讓旅途更安全,特意養了一隻狼狗,陪他千里往返。一次在路上遇到強盜打劫,狼狗咬傷強盜救了主人。此後,主人更加善待狼狗,狗也...

狗咬狗骨

  廣東話俗語「狗咬狗骨」是用來形容同夥之間自相殘殺,或是彼此勾心鬥角。雖然狗喜歡啃骨頭,但理應不會無故傷害同類,更不至於咬同類的骨頭吧?

  廣東人用「狗咬狗骨」來形容此行為,所強調的不是殘殺、爭執,而是強調這是內訌,是同夥間的不和,因而比與異類爭執更為殘忍。在中國歷代皇朝的權力鬥爭上,有兩件「狗咬狗骨」的事最深入民心,其一是「玄武門之變」,唐朝李世民殺死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成功奪取太子之位;其二是曹操兩子的「煮豆燃萁」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