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31/05/2023
「一帶一路」倡議(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自2013年提出以來,至今已經10周年。從當初的藍圖變成今天的實景,「一帶一路」倡議化作各國發展的實效,百姓民生的實惠。
「一帶一路」從何而來?「一帶」和「一路」分別指甚麼?十年間取得哪些重要成就?「一帶一路」系列主題文章入門篇,以簡明易懂的風格和圖解的方式做科普式介紹。
本文為入門篇的第2篇文章,主要介紹「一帶一路」的5大合作重點及5項合作原則。
甚麼是「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即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一帶」從陸上向西開放,經中亞、俄羅斯、中東歐、西亞延伸至歐洲,打造國際大通道和國際經濟合作走廊; 「一路」從海上向西開放,經東南亞、南亞至印度洋,延伸至歐洲,以重點港口為節點,建設運輸大通道。
簡而言之,「一帶一路」,一個陸地通道,一個海上通道,共同推進中國與沿線國家地區的經貿、投資、基建、文化合作,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升級版,也是中國最具綜合性的國家開放戰略。
延伸閱讀:一帶一路入門篇|「一帶」聯通 甚麼是「絲綢之路經濟帶」?
「一帶一路」的5大合作重點
作為最具綜合性的國家開放戰略,「一帶一路」包含5大合作重點,分別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統稱「五通之路」。
第一是政策溝通,這是「一帶一路」的重要保障。
沒有溝通渠道,合作也就淪為空談。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沿線國家可以共同制定規劃和措施,協商解決各類問題,為合作提供政策支持。
「一帶一路」提出10年以來,已有近150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了合作文件。
第二是設施聯通,這是「一帶一路」的優先領域。
要打通國際運輸通道,就要求沿線國家在建設規劃、技術標準等方面做好對接。
例如像「鋼鐵駝隊」一樣跨越亞歐的中歐貨運班列,採用中國設計、中國標準、中國技術的印尼第一條高鐵雅萬高鐵,連通中國和老撾的跨國鐵路都是典型例子。
第三是貿易暢通,這是「一帶一路」的重點內容。
國際合作離不開貿易合作,要做大合作蛋糕,就要同沿線國家共同建設自由貿易區,提升貿易投資的便利程度,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
例如中巴(中國-巴基斯坦)經濟走廊的瓜達爾港就設有自由區,為各國投資者提供關稅、財政優惠;又如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之下,中國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經營者互認協議(AEO),提升貿易投資的自由度和便利度。
第四是資金融通,這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撑。
進行經貿合作,資金融通是必然。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都是資金融通的重要事件,有利推進亞洲貨幣穩定體系、擴大沿線雙邊國家本幣互換。
據統計,中國已經與20多個國家建立了雙邊本幣互換安排,在10多個國家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
第五是民心相通,這是「一帶一路」的社會根基。
經濟合作並非「一帶一路」的唯一,文化交流亦是重要內涵,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與沿線國家擴大留學生規模、加強旅遊合作、醫療互助,真正傳承古代絲綢之路的共融精神。
「一帶一路」的5項原則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有的國家認為這是中國的霸權野心,是地緣政治的工具,但「一帶一路」從誕生之時,就確定了必須堅守的5項原則,包括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堅持開放合作、堅持和諧包容、堅持市場運作、堅持互利共贏。具體可參考下圖:
從以上原則可以看出:「一帶一路」是開放性、包容性區域合作倡議,而非排他性、封閉性的中國「小圈子」;是務實合作平台,而非中國的地緣政治工具;是共商共建共用的發展倡議,而非中國的對外援助計劃。
「一帶一路」內涵 不斷與時俱進
眾所周知,「一帶一路」由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這個概念誕生10年以來,其內涵也一直與時俱進地在變化。不同時間節點,習近平對其有不同的表述,從這些表述中,可以一窺「一帶一路」的內涵是如何一步步完善發展的。具體可參看下圖。
回首過去10年,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已有近150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了合作文件,推動落地3,000多項鐵路等基礎設施項目、產業園區等產業項目、學校醫院等民生項目,遍及亞非拉地區,也涵蓋一些發達國家。
總括來講,「一帶一路」不僅給各方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合作紅利,也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徑,為世界共贏帶來了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