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通識|古代十二律是甚麽?

編輯︰流螢

  在中國古代音樂中,古人將定音的方法,稱為「五音十二律」,究竟當中的「十二律」是指甚麽?

  五音十二律,是中國古代音樂的定音方法,早在《周禮·春官》已有記載。

  所謂「五音」,指的是「宮、商、角、徵、羽」,參考發音類似西方音樂的do、re、mi、so、la。

  至於「十二律」,則是將一個八度音程分為12個半音音階的律制,根據音高的不同,從低到高順序為「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廣東話讀音:「冼」)、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廣東話讀音:「亦」)、應鐘」。

  其中,排列首位的「黃鐘律」叫基準音,按西方音樂的比喻,即是最原始的「C大調」。「黃鐘律」的音準確定後,其他11個半音因它而確定。

  十二律又有陰陽之分,單數的6種律為陽律,簡稱「律」,而雙數的則是陰律,簡稱「呂」,因此,十二律又被稱為「律呂」。

十二律的計算方法記載,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管仲著作《管子》。書中記載的求律方法是「三分損益法」。(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延伸閲讀:穿越3000年 「活」在當下的古琴

中國文化通識|甪端是甚麽?

趣談中國文化|姜子牙戰驅神獸「四不像」原來是它?

中國文化通識|五彩是哪五種顏色?

中國文化通識|古代五音是哪五個?

相關標籤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踏入農曆八月,又是華人最具節日氣氛的中秋節。提起這個節日,我們除了會想起食月餅、玩燈籠外,大家又知不知道在老一輩之間流行一些中秋傳統節日的習俗或禁忌?其中一項就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想必大家都會有個疑問,就是為何一個講究團圓的節日,偏偏男性和女性各自都有不能參與的活動?先說「男不拜月」,原來在古代民間,月亮多數用來形容女子,屬於陰柔的代表,是故象徵陽剛以及正氣的男子自然就不適合祭拜月亮了。

  與之相應的「女不祭灶」亦是同樣道理,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是小年,每家每戶都會祭拜灶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