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9/02/2023
《船王火速趕返,連夜宣布大計,23億現金反收購,力阻置地吞九龍倉》1980年6月23日香港報章一道醒目的標題,標誌由「世界船王」包玉剛與英資置地公司掀起的世紀收購戰,正式進入白熱化階化段。
包玉剛部署棄舟登陸 李嘉誠轉讓九龍倉股票
包玉剛是環球航運集團創辦人,在1970至80年代航運界高峰期擁有逾200艘商船,載運量達到2,000萬噸,世界無人能及。
不過自從1970年代國際石油危機爆發,觸覺敏銳的包玉剛預視航運需求將會下跌,開始變賣船隻另謀出路,部署「棄舟登陸」,收購九龍倉是成敗關鍵。
談「九龍倉收購戰」的始末,不得不提一位重要人物,他正是如今的香港首富、長江集團創辦人李嘉誠。
包玉剛成九龍倉大股東 偕女婿吳光正加入董事局
李嘉誠是香港第一位入主英資洋行的華人,1979年起對四大洋行之一的和記黃埔展開收購,並在1981年出任和黃主席。
不過,其實李嘉誠收購和黃之前,首先看上的是九龍倉。
1970年代末,李嘉誠曾經不動聲色,在市場以每股10至30元的價錢,收購了1,000萬股的九龍倉股票,打算入主九倉,惟他最後未有完成收購,反而把機會轉售包玉剛,箇中原因至今仍未解。
1978年6月,李嘉誠撥了通電話給包玉剛,問對方有沒有興趣買下他手上的九龍倉股票,此事對包玉剛來說是正中下懷。
其實包玉剛早已看上九龍倉,因為它不但擁有優質的碼頭貨倉配套,與旗下船隊極為匹配,而且雄厚資產,業務涵蓋酒店、電車及天星小輪等。
因此當李嘉誠對其拋出橄欖枝,包玉剛二話不說替他買下全部九龍倉股票。
數月後,包玉剛把股權增持至約20%,成為九龍倉最大股東,與二女婿吳光正雙雙加入董事局,開始進逼原大股東怡和洋行地位。
延伸閱讀:世界船王|包玉剛發迹史 如何靠銀行家背景稱霸海上?
九龍倉收購戰白熱化 包玉剛置地保留資金爭奪
有傳包玉剛因為在九龍倉董事局提出改革被拒,又因爭取董事席位,與怡和及董事局關係緊張。
怡和洋行為捍衛九龍倉的控制權,短短1年間,透過旗下怡和證券購入大量九龍倉股票,1979年轉售予同系的置地。後來置地亦先後透過出售物業和宣佈供股籌集銀彈。
包玉剛亦在1980年4月,透過旗下一間不起眼的上市公司隆豐國際,以「蛇吞象」的收購方式發行新股及遞延股票,得到滙豐銀行及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認購和包銷增加資金。包玉剛把個人及家族的九倉股票售予隆豐國際,減輕財務負擔,保留資金與置地一決高下。此時,包玉剛透過隆豐持有的九龍倉股權亦達到約30%,繼續保持大股東地位。
隨着包玉剛與怡和的「九龍倉收購戰」一觸即發,九龍倉的股價亦在1979年底攀升至60元水平高位。
置地100元代價換股 包玉剛出105元現金迎擊
1980年6月20日,包玉剛與置地的「九龍倉收購戰」步入白熱化階段。
當日港股收市後,置地趁包玉剛離開香港,攻其不備,宣布願以兩股作價12.2元的置地新股加一張面值75.6元的無抵押債券、即總值100元的代價,換取一股九龍倉股份,務求把九龍倉的股權增至49%。
置地的收購建議,在香港金融界惹來極大哄動。而它選擇在星期五收市後才公布,目的是令包玉剛無足夠時間在星期六日籌集資金迎戰。
雖然包玉剛已年過花甲,但身經百戰的他依然很快就作出反擊。面對置地突襲,身處外地的他一方面指示隆豐發通告,指置地的條件無吸引力,呼籲股東不要接受;另邊廂立即啟程前往倫敦,約見滙豐銀行主席沈弼,獲這長期夥伴承諾貸款15億元現金。此刻,一切似乎已經勝券在握。
包玉剛取道瑞士秘密返港 志在必得九龍倉
為免打草驚蛇,包玉剛取消與墨西哥總統會面,在女婿吳光正安排下,取道瑞士秘密返港,在希爾頓酒店訂了一間會議廳指揮大局。
這場仗,包玉剛只許成功,不容有失。
包玉剛問當時負責是次收購的獲多利財務公司:「你看我們出甚麼價錢,才讓置地完全沒有反收購的機會?」
財務顧問認為每股90元現金也有成功把握,但如果每股出105元,對手便無還擊之力。
當時包玉剛尚欠約2,000萬股九龍倉才達到49%的股權,每股15元的差價,相當於3億元的準備金額,不是一筆小數目。
但包玉剛毫不猶豫說:「那就出105元一股好了!就這樣定了!」
不到兩小時達成目標 包玉剛勝出世紀收購戰
6月22日的7時半、即置地公布收購建議之後兩天,包玉剛召開記者會還擊,宣布為保障個人及家族權益,決定動用23億元,以每股105元現金換取一股九龍倉股票,直至股權增購至49%,有效期為緊接的星期一和二。
消息一出,大局已定。
6月23日星期一清早,獲多利公司門前擠滿經紀散戶,不到兩小時,包玉剛完已成增購九龍倉股票目標,以迅擂不及掩耳之勢勝出這場世紀收購戰。
延伸閱讀:香港回歸25周年|千億打鱷 人幣中心 互聯互通 中央鞏固香港金融地位
戰勝英資巨頭 包玉剛棄舟登陸華麗轉身
雖然有人形容是這次收購的結果是「船王負創取勝,置地含笑斷腕」,指包玉剛當天收購的九龍倉股份中,大部分由置地供應,估計置地從中套現約6至7億港元,所以雖然包玉剛贏了收購戰,但資金都流到置地和怡和手中。
但姑勿論作價高低,包玉剛賣船收購九龍倉,棄舟登陸,華麗轉身,轉攻地產,其膽色過人、高瞻遠足,不但使他避過80年代中的航運界低潮,更把家族事業帶到一個新的層次;作為第一位戰勝英資巨頭的華資大亨,這場收購戰在香港金融歷史及主權移交的角度,也別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