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7/02/2024
我們形容自己推薦自己做某一件事情,會以「毛遂自薦」來形容。
其實,「毛遂」原來真有其人,他是戰國時期的人,口才了得,他真的「自薦」出使楚國,還促成了一件大事。
戰國時期,趙孝成王九年,秦兵攻打趙國,趙孝成王命令平原君游說楚王,希望楚國能合縱抗秦。平原君準備找20位文武兼備的門客出使楚國,找了19人,仍欠一人,一直找不到合適人選。
這個時候,一位名叫毛遂的人自薦,平原君赫然發現這位已在門下3年的食客口才相當出色,於是帶同他一起見楚王。
平原君與楚王談了半天,仍沒有成果。毛遂於是拿着寶劍,走上宮殿,向楚王力陳利害關係,強調合縱的目的是為了楚國,不是趙國,終於打動楚王出兵接受「聯合抗秦」的計略。
平原君對毛遂的表現十分讚賞,這才發現自己一直沒有發現這位人才。回到趙國之後,將毛遂列為上賓,從此加以重用。
「毛遂自薦」這個經典故事,也成就了後續傳頌的成語。
延伸閱讀:「蠶蟲師爺」會吐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