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4/12/2022
中國文化中,「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意思是全天下的人都親如兄弟。這句俗語相傳出自《論語·顏淵》,與孔子的學生司馬牛大義滅親的故事有關。
據書中記載,春秋時期,孔子有一個學生名叫司馬耕,字子牛,人稱司馬牛。傳說司馬牛是宋國大夫桓趔的弟弟。桓趔在宋國犯上作亂,全家被迫逃亡。司馬牛隨之逃到魯國,拜孔子為師。他對哥哥桓趔的行為極不認同,並宣布與桓趔脫離兄弟關係。
司馬牛常常為兄長的行為感到羞愧,又為自己孑然一身而傷心。有一次司馬牛憂愁地對師兄子夏說:「別人都有兄弟,惟獨我沒有。」子夏勸解道:「君子做事謹慎認真,不出差錯,待人恭謙而有禮,那麼普天之下到處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擔憂沒有兄弟呢?」
「四海之內皆兄弟」就是從這個故事引伸而來。至於「四海」的含義,雖然現今有人用「四海」來指代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但在古代,「四海」並不是具體指哪個海,而是與「四至」一樣,泛指疆域範圍。
後來,中國文化中,「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意思漸漸變為天下人就像親兄弟一樣,常被用作形容無論到何處都有人願意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