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1/12/2022
一般人的第一張信用卡,可能會是讀大學時在學校門口辦理,又或是父母的附屬卡。你知不知道,中國第一張信用卡是甚麼時候誕生?致力參與中國改革開放的香港,又扮演甚麼角色?
改革開放|香港促成中國第一張信用卡誕生
市民大眾所熟悉的信用卡,早於1950年代已經在美國出現,中國要到了1980年代,才因為推動改革開放,而有了第一張信用卡。
信用卡引入中國的其中一個契機,是創辦於1957年、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
歷屆廣交會都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的商家,改革開放後,商家們發現,此時在外國已相當普遍的信用卡,卻仍然無法在中國使用,甚至據說有人因此向中國銀行投訴。
其後,香港也成為中國內地發展信用卡的推手之一。
1979年3月,香港東亞銀行通過中國銀行香港分行提出建議,希望在當年春季的廣交會期間,東亞銀行的信用卡能夠在廣州使用。
中國銀行經過前期調研後,意識到廣交會正是中國引入信用卡的最佳時機,加上代理外地信用卡可以增加外匯收入,遂同意開展業務。1979年8月,中國銀行與東亞銀行簽訂協議。從此,信用卡正式進入中國。
經過6年的經驗積累,中國銀行掌握信用卡業務流程和操作模式後,決定發行本土的信用卡。
1985年,中國銀行珠海分行發行中國第一張人民幣信用卡「中銀卡」,首月共發行454張。
可惜的是,受諸多條件限制,這張信用卡僅能在珠海地區使用,而且無法聯網交易。同時,發卡對象除了職員之外,只向社會企業、個體經營戶開放,並且需要有符合要求的擔保,頗為麻煩。
其中一個最麻煩地方,是這張信用卡難以用現今的目光去理解,它既像借記卡,也像貸記卡,使用前要有存款,卻能透支。原來當時國家不允許貸款給個人,也沒有個人信用記錄,所以持卡人要先開立存款專戶,存入足額備用金後才能使用。
改革開放|銀聯成立使信用卡普及全國
但無論如何,中國信用卡產業的大門已經打開。
到了1986年,第一張可在全國使用的信用卡「長城卡」誕生,其後,中國銀行在1987年分別加入兩大信用卡國際組織VISA和Mastercard,並自1991年起試辦清算工作。
直至翌年7月,獲得技術鑑證和驗收後,中國銀行成立信用卡操作中心,專責辦理收單清算業務,改變過去代理外國信用卡的票據,只能郵寄到香港進行清算的局面。
中銀卡的出現,帶動中國銀行業發生蛻變,隨後其它銀行也開始發行自家品牌的信用卡,例如工商銀行廣州分行發行「紅棉卡」、農業銀行發行「金穗卡」、交通銀行發行「太平洋卡」等。
發卡是第一步,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是使用率和渠道。信用卡在中國剛剛出現之時,商戶無法接受如此嶄新的支付方式,加上刷卡機不普及,使用的過程相當費時失事。
即使後來有了刷卡機,但由於各間銀行並不互聯互通,商戶要在收銀櫃台擺放多部來自不同銀行的刷卡機,非常不方便。為了降低社會支付成本,提升支付效率,中國在1993年進行「金卡工程」,直接促使中國銀聯在2002年成立。
時至今天,信用卡在中國已極為普及,甚至進入無卡消費時代。截至2021年末,全國銀行卡累計發卡量達92.5億張,交易金額達1,060.6萬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