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死鴨乸」嗰年,是哪一年?  

  不少人都說廣東話俗語夠「盞鬼」,當中不少還有獨特的典故。例如有一句俗語,叫「浸死鴨乸嗰年」,聽起來令人有點摸不着頭腦,原來是與一次天災有關。

  鴨乸,在廣東話意思當中就是雌性的鴨,大家都知道鴨是一種擅於游泳的禽鳥,又何以會浸死呢?又是在哪一年浸死的呢?

  原來在1915年,廣東省發生了一次特大水災,史稱「乙卯水災」。當年廣東地區連月大雨,歷史上的「水淹廣州城」就是指這場水災。

  洪水不單沖走平房沖毁農田,還有很多人因大水而失蹤下落不明。由於破壞力驚人,老一輩的廣東人就以「本身識游水嘅鴨都會浸死」來形容大水的威力及破壞力,非常慘烈。

  經歷過這場天災的老廣東,就用「浸死鴨乸嗰年」來形容以前曾經歷過很慘的時間,這俗語與「咸豐年前的事」用法有些接近,也更帶傷感悲情。

 

「起碼」從何算起?  

     有的詞語用得多了,對背後的意思往往不求甚解。其實很多詞語,背後都有自有其來源,「起碼」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起碼」就是最低限度或至少的意思。譬如說「這次起碼有三個人來吃飯」,意思就是至少有三個人來吃飯。

  早在清代時人們已有「起碼」的說法,在《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九回當中:「官小不要,起碼亦是一位觀察。」而在魯迅的作品《朝花夕拾·父親的病》當中有用上這個詞語:「起碼是蘆根,須到河邊去掘;一到經霜三年的...

「雙十一」與「1111」

  今天是11月11日,很多人都會說到「雙十一」,這也是一個網購大促銷的「節日」。究竟「雙十一」是何時緣起呢?

  「雙十一」的出現,源於阿里巴巴旗下購物網站在2009年11月11日舉行的「淘寶商城促銷日」,這一天銷售十分理想,阿里巴巴當年的行政總裁張勇更說這一天是「商業界的奧林匹克」,造就商界神話。

  第二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亦舉行淘寶促銷優惠,其他的網絡平台亦套用了「雙十一」的名稱,大搞促銷活動。20...

金山阿伯

  廣東省的江門台山、潮汕、梅州等地,都是著名僑鄉,當年不少來自這些地方的壯丁飄洋過海打工,因此衍生出一個詞語:金山阿伯。

  在19世紀時,美國西岸、澳洲及新西蘭等地先後發現金礦,出現一股「淘金熱」。美國西岸就被稱為舊金山,澳洲及新西蘭就被稱為新金山。

  開採金礦需要龐大的勞動力,一些礦主就以低廉的工資聘請中國勞工前去開礦。

  這些飄洋過海工作的華人在外工作多年,累積了一些儲蓄,部分人一把年紀才回鄉成家立室,這些人就被...

猜歇後語:貂蟬唱歌

  貂蟬是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人物,相傳生於河南洛陽,與西施、楊玉環、王昭君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有一個關於她的歇後語,上句是「貂蟬唱歌」,下句你又知道是甚麼嗎?

  在《三國演義》中,貂蟬是司徒王允的侍女,後來成為其義女,長得美貌動人,唱歌亦聲色俱全,是一代美人,深得董卓和呂布的眷戀。

  宋·汪藻《浮溪集·翠微堂記》中曾寫到「其意以謂世之有聲有色者;未有不爭而得;亦未有不終磨滅者。」此處的「有聲有色」,原本指人擁有美好的名聲和顯赫的地位;後來用來形容事物精彩...

相關標籤

「十三點」與「十二點六十分」

  「十三點」這上海方言,詞義大抵是怪裏怪氣、傻頭傻腦的,大多用作取笑或不傷感情的罵人話。

  由於使用頻率極高,由「十三點」這方言衍生出不少與「十三點」完全同義的隱詞或暗喻,看得令人會心微笑。

  例如「B拆開」便是「十三點」的同義詞,只不過這詞語已化身成一道謎題,要人動動腦筋猜一猜:把英文字母「B」字拆開,就成一豎一彎的阿拉伯數字「13」。

  另一個表示「十三點」的隱詞是「十二點六十分」...

生骨大頭菜

  在廣東話俗語當中,形容寵過了頭的孩子,叫作「生骨大頭菜」。為甚麼?

  原來是和大頭菜的生長有關。

  大頭菜即是大頭沖菜,是廣東一帶的傳統風味名菜,這種菜通常會被人取出莖部作醃製鹹菜之用,蒸肉餅、蒸魚都會用到。但如果大頭菜種得不好的話,菜中的纖維便會又粗又硬,吃菜時便會弄得滿口是渣,就想像有骨頭一樣,難以下嚥。

  農民會以「種壞」來形容這種不好的大頭菜,而「種壞」又...

一鑊粥  

    「一鑊粥」是廣東方言,比喻一團糟、一個爛攤子。這個詞由來是怎樣的呢?

  「一鑊粥」源自歇後語「煲燶粥——大煲夾渴」。

  粥的特性是粘稠,有如漿糊。粥煲燶了,便更為黏稠,又不能吃。粥的這個形態,反映做事並未完成,半途而廢,一塌糊塗。

  如果有人把「一鑊粥」來個胡搞,把粥搞成「泡沫」,就等同「搞到一鑊泡」,事態便更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