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骨大頭菜

  無論是內地,抑或在香港,出生率不斷下滑,漸漸地家中的小孩都在被寵的環境中長大。在廣東話俗語當中,就有一個俗語來形容寵過了頭的孩子,叫作「生骨大頭菜」。

  為甚麼生骨大頭菜會比喻作寵壞呢?原來是和大頭菜的生長有關。

  大頭菜即是大頭沖菜,是廣東一帶的傳統風味名菜,這種菜通常會被人取出莖部作醃製鹹菜之用,蒸肉餅、蒸魚也會用到。然而,如果大頭菜種得不好的話,菜中的纖維便會又粗又硬,當人們吃這菜的時候便會弄得滿口是渣,就想像口有骨頭一樣,難以下嚥。

  這種不好的大頭菜,廣東農民便會以「種壞」來形容,而「種壞」又與廣東語中的「縱壞」(意思即寵壞)發音一樣,因此生骨大頭菜就被人用來形容一個人被寵壞。

干仗

  在一些地區,聊天中時常會聽到「某某人在『干仗』」這樣的描述,不要擔心,這裏的「干仗」可不是打仗的意思,而是指打架或者吵架的意思。 

  作家周立波在代表作《暴風驟雨》中就有用到這個詞語,「他常常窩火:摔碗、罵人、打、跟大老婆子干仗。」另外,童邊在《新來的小石柱》也有用到,「同學們以為他倆要干仗了,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干」字讀作第四聲時有「做」的意思,不少方言、俗語都會說到,如「干啥」、「干事」、「說干就干」等。而「仗」字...

開「筆」禮  

   莘莘學子每逢開學,學校都會舉行開學典禮,由校長致詞寄予學生厚重期望,展開一個全新的學期。而古時,有一個儀式對每個讀書人都有著重大的意義,儀式被稱為人生四大禮之一,亦是人生第一大禮的「開筆禮」。

   「開筆禮」是個極為隆重的典禮,中國傳統中的「開筆禮」是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一種啟蒙教育形式,俗稱「破蒙」。

   在古代舉行「開筆禮」,學童會在開學的第一天早早起床來到學堂,由啟蒙老師講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並且教授讀書、寫字,最後參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學讀書。

   「開筆禮」所求的就是用博大精深的...

拜文曲星

   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學業進步,名列前茅,所以每逢開學考試前夕,不少家長都會帶著子女一同求神拜佛,希望能有好成績。

  之不過,原來拜神並不是「拜得神多自在神庇佑」,而是講究所拜的到底是哪位神仙!

  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文曲星為北斗七星中的第四星,名為天權星,是主管文教禮樂、加官晉爵的星宿,在古代就被認為是管理科舉功名。文曲與文昌同屬為福星,代表有文藝方面的才能或者愛好文學及藝術。

  以往文章寫得好而被朝廷錄用...

刨書

  作為一名學生,讀好書就是最大的責任,也是最大的負擔。遇上測驗和考試,不少同學會忽然努力的溫書複習,在以往就有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刨書」。

  刨書可以算是比較老派的一種說法,是以前較流行的俗語。刨是除了有削、切、分開的意思外,也有挖掘的意思,例如在元劇鄭廷玉《金鳳釵》中第三折就有「委實埋的是金釵,不知怎麼刨出這東西來?」此處「刨出」就是挖出的意思。因此,有人便將認真鑽研書本內容這一個舉動,稱為刨書,也就是在書中挖掘有用知識。

  在香港...

相關標籤

「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下兩句是甚麼?

  踏入春天,想起一首好玩的打油詩《四時不讀書樂》,雖然出處不詳,但絕對是經得起時代考驗。

  上世紀30年代,林語堂先生在一次題為《論讀書》的演講中已引用過,到今時今日這首打油詩依然瑯瑯上口,可見它確實道出莘莘學子的心聲。

  《四時不讀書樂》首兩句「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大家都耳熟能詳,但下兩句是什麼呢?原來流傳着很多版本,包括「秋高氣爽正好耍,嚴冬難耐望來年」,以及「秋有蚊...

「賓虛」和「趁墟」

  形容場面人山人海,熱鬧非常,老一輩的香港人,會以「賓虛咁嘅場面」來形容。你聽過嗎?是如何產生的呢?

  「賓虛」,在廣東話中有人山人海、場面宏大的意思。

  這個說法有說是源自於1959年出品的美國電影Ben-Hur,這電影中文譯名叫作《賓虛》,「賓虛」這個詞,其實是戲中主角的名字。

  這套電影在上世紀50年代上映,由於當時沒有後期特技,所以在場面上需要採用特大製作。製片公司動用超過萬名臨時演員上陣...

春風風人 夏雨雨人

   「春風風人」意思是像春風一樣地吹拂着人,「夏雨雨人」就是像夏雨一樣滋潤着人。這句話看似形容天氣,實際並不是。

  這兩句話出自西漢劉向《說苑 · 貴德篇》,全句是「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這句話並不是形容天氣,而且形容及時給予他人幫助。背後故事還與齊國相國管仲有關。

  春秋時期,梁國相國孟簡子因罪逃到齊國,齊國相國管仲親自出來迎接。管仲知道孟簡子原有門客三千,現在卻只有三個跟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