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1/05/2022
睇演唱會,去紅館;睇粵劇,去新光。即使你不是粵劇迷,都一定知道新光戲院(現為新光戲院大劇場)。這個香港粵劇界的表演場地,不單是很多粵劇名伶展示功架的舞台,也是培育人才的搖籃,被譽為「香港粵劇殿堂」。
80年代新光戲院成粵劇表演場地 名伶「任白」紅線女留足迹
新光戲院位於北角英皇道,於1972年建成,前身是商務印書館香港分廠。當時業主原本是興建住宅大廈,後來改為戲院,院內又設有大型舞台及化粧間等。最初新光戲院以播映電影為主,首部上映電影是紀錄片《文化大革命期間出土文物》。
1980年代起,新光戲院租予粵劇團體,每天都有表演上映。很多粵劇名伶例如任劍輝、白雪仙、紅線女和林家聲等,都曾經在新光戲院演出,也孕育了阮兆輝、龍貫天、蓋鳴暉等粵劇老倌。
1990年代,粵劇開始式微,新光戲院亦面對經營問題。2005年,業主以租約為由,想收回物業,發展為主題商場。當時汪明荃代表香港粵劇界跟業主交涉,加上政府的介入,才得以續租至2009年。其後再獲續租3年,惟租金增加兩倍多,至近70萬元。到了2012年2月,新光戲院更面臨結業危機,粵劇界亦會失去重要的表演場地。直至結業前兩天,才有驚無險地由新劇團盛世天創辦人李居明出手,成功續租,並投資千萬元將戲院翻新。
延伸閱讀:香港文化粵劇演變與發展
新光戲院變身大劇場 增多元化用途 毋忘推動粵劇交流
2012年今日(5月21日),新光戲院重新啟用,並改名為「新光戲院大劇場」,變身成為集粵劇、舞台劇、演唱會及播放電影等多元化節目的表演場地,令它可以繼續擔當發揚粵劇及推動文化保育的使命。
新光戲院大劇場亦扮演推動香港與內地文化藝術交流的角色,例如舉行的中國地方戲曲展、神州藝術節及紅樓文化藝術展等文化藝術活動,令內地各省市的藝術表演者交流切磋,上演連場好戲,觀眾也享受到上佳的藝術享受。
延伸閱讀:【皇都戲院(上)】屹立69年世界唯一露天「飛拱」 見證香港電影文化
在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粵劇,以及文化保育上,新光戲院一直扮演着積極推動的角色。儘管大型的西九戲曲中心已於2019年啟用,但新光戲院大劇場的重要性未有退減,其交通便利、票價相宜的特點,尤其適合長者,也是他們一代人的集體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