嬲、嫐(上)

   兩個「男」字中間夾着一個「女」字的「嬲」字,大家應該不會陌生,但兩個「女」字中間夾着「男」字的「嫐」字,就肯定比較少見了。

   其實,「嬲」與「嫐」二字早有紀錄,意思也有點相近,都有男和女糾纏在一起的意思。

   「嬲(音:嘍)到震」、「嬲爆爆」,又或「不要嬲(音:聊)我」,這樣的表達方式,大家應該耳熟能詳。從女性的角度出發,一個「女」人同時被兩個「男」人騷擾,肯定會不高興,感到惱怒、生氣,因此就有「生氣或發怒」的意思;又或者有人會表示「不要惹我!」

   「嬲」字本義並非如此。早在南朝的《玉篇》及《文選》等典籍中,「嬲」字已有出現,如《玉篇·男部》:「嬲,戲相擾也。」《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足下若嬲之不置,不過欲爲官得人,以益時用耳。」前者是「戲弄」的意思,後者是「纏繞、糾纏」之義。兩個意思其實也差不多。後來才引伸到生氣、發怒之意。

弱弱一問

  現在各式各樣的社交媒體興旺,各大討論區都卧虎藏龍蛇混集,從前若想在社交媒體或討論區詢問一些事情,我們會禮貌地說:「請問X X X」,但不知從何開始,有人會以「弱弱一問」來作開場白。此種提問方式代表什麼呢?

  在親子討論區,會有人提問:「弱弱一問,應該給孩子帶甚麼茶點?」這樣的「弱弱一問」,一般來自新手父母,可能孩子剛上小學,需要為孩子準備茶點,卻苦無頭緒,於是走到討論區查詢,討論區內已有不少經驗豐富的父母,臥虎藏龍,而自己的提問顯得很「新手」,於是用上「弱弱一問」以打開話題。

  提問者自己沒有「做功...

嬲、嫐(下)

   二男爭一女的「嬲」有戲弄、糾纏及生氣等意思,二女爭一男的「嫐」,又是怎麼一回事?

   「嫐」(音:năo)也有「戲弄、騷擾」的意思。試想想,兩個「女」人主動出擊,圍著一個男人,令男的被「騷擾」。

   「嫐」這個字也很早便在古書中出現,與「嬲」字差不多時代出現。如《玉篇•女部》:「嫐,嬈嬲也。」後來《龍龕手鑒•女部》也收錄了「嫐」字:「嫐,戲弄,擾嬲也。」所以不論是「嬲」和「嫐」...

四方八面都受困了:圐圙

  驟眼看來,「圐圙」是很奇怪的兩個字,但仔細看看,這兩個字由兩個大口,分別框住了「四方」和「八面」兩組字,框着的四方八面,代表甚麼呢?

  「圐圙」(音:枯略),意為「圍起來的草場」,來自內蒙古的方言,內蒙古一般讀作庫倫(kū lun),也指圍住的土地。

  內蒙古有很多大草場,都有以此為地方名,如祁縣東觀鎮南圐圙、展旦召大圐圙等;河北張北縣境內也有一個鎮叫「大圐圙」。

  在河南安陽的方言裡,「圐圙」除了可以作名詞(如「範圍」)外,也...

兲:這是罵人嗎?

  網絡上偶爾會看到「兲」這一個字的出現,驟眼看來,就像是罵人「王八蛋」之類的粗話,這是真的嗎?

  大多數人一看到此字,由於不懂唸,也不確定其解釋,也許會直接想到「王八」二字,就是罵人的粗話。

  事實上,「兲」這個字是「天」字的古體字,讀音也跟「天」字一樣,有「天朝」、「天子」之意,但現代網絡用語,卻借此字的形態,來作「王八」粗言的解釋。

  不過,這樣寫的話,倒罵人得來卻大方得體。明明想罵人,...

數罟不入洿池

  香港人好喜歡到離島遊玩,南丫島是當中熱門勝地之一。其中,很多人行的路線,就有從榕樹灣走到索罟灣了。大家有沒有留意到索罟灣的「罟」字,也是一個比較少冷僻的字呢?

  「罟」(音:古),是網的總稱,可以是捕魚或捕鳥的網。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七下.釋器》:「罔謂之罟。」疏證:「此罔魚及鳥獸之通名。」

  「罟」也可解作法網。《詩·小雅·小明》:「豈不懷歸?畏此罪罟。」

  「罟」作為動詞的話,意思就有撈起的意思,如「我拿杓子將麵罟起來。」

  孟子有一句名句:「數...

520

  今天5月20日,不少年輕男女都像過情人節一樣慶祝,「520」是怎麼來的呢?   

  普通話中,「520」的發音和「我愛你」類似,於是在網絡上開始流行起來。

  中國各地方言又怎麼說「我愛你」呢?

  上海話:吾老歡喜儂額;寧波話:阿拉臘月子福啊儂;南京話:吾對你蠻有意思滴;重慶話:我只有愣個喜歡你了;開封話:俺就是相中你了;河南話:俺楞中你了;山東話:俺喜憨嫩;山西話:額待見你;合...

閻王易見 小鬼難纏

  「閻王易見,小鬼難纏。」是說,有時候地位更高者或許待人更和善,小人物反而更喜歡刁難別人。

  這句話出自清代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閻王好見,小鬼難當,旁邊若有人幫襯,敲敲邊鼓,用一個錢,可得兩錢之益。」

  這個說法套用在現實中,「閻王」就是用來指代大人物或負責人,「小鬼」則表示下面的手下或小角色。有時直接與大人物對話,或許更好溝通,辦事效率也高;反倒是無名小卒更喜歡刁難人,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