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聽三分虛 眼見未為真

  西方有句說話:Seeing is believing ,跟中方話語「眼見為實」意思相同,但大儒學家孔子卻有「耳聽三分虛,眼見未為真」的說法,究竟那種說法孰優孰劣? 

  孔子的說法與他跟弟子的一次經歷相關聯。話說孔子曾經與幾名弟子困於陳、蔡之間,已經七天沒有東西吃了。

  後來弟子顏回從人家那裡討來一些大米煮飯。當米飯快熟時,孔子路過廚房,遠遠看見顏回竟用自己的手抓取鍋中的飯吃。孔子思考片刻,故意裝作沒有看見。 

  當顏回進來請孔子吃飯時,孔子說:「我夢到祖先了,應該把這些清潔的食物,先祭祀他們。」顏回急忙答道:「老師,不可以啊!剛才我見到有灰塵掉到鍋子裏的飯中,就將它抓了出來,本想扔掉,但又不想浪費,於是我自己偷偷把有灰塵的米飯吃掉了。」

  孔子感歎,並反省道:「原以為眼見為實,誰知道實際上眼見的未必可信;憑藉內心的想法來做衡量事物,到頭來也不一定可靠。看來要藉由一些事物來知道一個人的為人,也真的是不容易啊!」

  由此可見,只靠眼睛看見的,可能只是表象,道聽途說的,更不可完全相信。因此,我們待人處事必須抱有懷疑的精神,不要只看表面就信以為真。

以其人之道 還治其人之身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大家應該不會陌生,但又知不知道原來與讓梨的孔融有關呢?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就是使用別人自身已有的道理和方法,來修養他自身。

  語出宋·朱熹《中庸集註》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另一個關於孔融的故事,便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了。

  在孔融約10歲的時候,曾拜訪李膺。李膺...

囫圇吞棗

  「囫圇」這個字原來指整個的意思。

  「囫圇吞棗」把棗兒整個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將內容生吞活剝。

  此成語典出宋·圓悟禪師《碧岩錄》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細嚼來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侖吞個棗。」

  故事是這樣的。從前有一人看書的時候,總會把書中文章大聲唸出來,但他卻從不動腦筋思想一下書中的道理,卻...

又要馬兒好 又要馬兒不吃草

  這是一句諺語,意思是要求馬兒長得健壯,但又希望馬兒少吃草料,比喻有人吹毛求疵,要求過高卻又吝於付出,這個比喻,原來來自一個有趣的故事。

  清.霽園主人《夜譚隨錄.卷一一.鐵公雞》:「濟南某富翁,擁資數十萬,性慳吝,居積取嬴……鄉人號為鐵公雞,謂其一毛不拔也。年近五旬,無子,議納妾,價欲極廉,而人欲至美,媒笑曰:『翁所謂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也。』」 

  這個故事,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話說有位濟南富翁, 十分吝嗇,快張50歲了,但...

人無千日好 花無百日紅 早時不算計 過後一場空

  人生總會遭到大大小小的挫折與磨難,很難一帆風順,古人雲「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英雄自古多磨難,就好像花朵一般,怎能永遠燦爛奪目?這話也比喻好景不長或友情難以持久。

  這句話出自元·楊文奎《兒女團圓》楔子,原句是:「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早時不算計,過後一場空。」

  中國歷史中不少風雲人物的人生也起伏不定,有些早年得志,但因種種原因晚年落泊。這裏談談《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家族的沉浮。

  曹雪芹生於清朝,其祖先曾被金軍俘虜,亦被金人賞識,封為大官。到了清順治期間...

相關標籤

小雪封地 大雪封河

  二十四節氣中,立冬過後,便踏入「小雪」。

  有關小雪的解釋,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以下記載:「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此外,古籍《群芳譜》亦有載:「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小雪所代表的是降雪的起始時間與程度。此時此刻,北部一些地區已見初雪,不過因為地氣未寒,降雪量小,未有積雪,於是稱作「...

蜑家雞見水  

  香港有一句歇後語「蜑家雞見水」,原來與嶺南民俗有關?是甚麼意思呢?

  蜑家,是生活在廣東沿海一帶的古老族群。

  在古代,蜑家是被歧視的一群人,更曾為賤戶之一。他們只能在海上生活,以船為家,不能隨便上岸,而且不可以擁有田地。因此,蜑家人在船上養的蜑家雞不能放養四出走動,只能關在籠裏,雞口渴時,看着海水卻無法喝到,就像蜑家人口渴時就只得看着四周的海水一樣。因為海水喝不...

抱法處勢而用術

  抱法處勢而用術,一句話綜合了法家的三個核心思想:法、勢、術。

  法:是律令,管理百姓的基本依據。君主應論功行賞,賞罰分明,不應因個人好惡而濫賞濫罰。

  術:是操縱臣子的手段。君主以術御臣,就可以保持權力、地位,防止篡權奪位。

  勢:是權力與威勢。利用人們好利惡害之心,明賞設罰,就能使人們遵從法律,國家自然也能安定。

  「抱法處勢」語出《韓非子‧難勢》:抱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