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當前「電荒」 中國有充裕的主動權

編輯︰郭曉陽

  中國多地限電受到了全球關注,多家西方機構據此下調了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美歐媒體則發出新一波的對中國經濟唱衰,並且拉響全球供應鏈將受中國限電進一步衝擊的警報。

「電荒」未見危機 中國有能力在能源領域做好控制

  新冠疫情打擊了全球很多製造業基地的生產,中國大陸是運轉率保持最完好的地方,全球製造業訂單進一步向中國集中,這急劇拉動了中國電力消費的增長,對中國實現減排目標和統籌電力消費都形成了壓力。

  然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無論從保障電網安全、合理安排電力消費方面,還是從把握經濟綠色轉型的進度和節奏角度,主動權都完全掌握在中國自己的手裏。這一輪「電荒」決不是中國的「危機」,而是我們需要冷靜應對,充分釐清思路、準確把握前進方向的特殊節點。

不少海外媒體報道,說中國限電政策影響工廠生產力,但現實是,中國現時富餘的電力供應有3500萬千瓦,絕不是沒有電力可用,關鍵是減排減碳,讓能源發展走上正軌才是最重要的。(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首先我們要很清楚,中國經濟追求品質轉型一定要堅持,2030年的碳達峰的和2060年的碳中和目標已經確定,它們所形成的倒逼力量要求我們順勢前進,而不能逆勢回走。中國22億千瓦的總裝機容量已經是美國的兩倍,卻只支持了約美國70%的GDP,這個格局決不能繼續無限擴大,我們縮小它的努力需要堅定不移。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建大亞灣核電站 應付經濟起飛電力需求增

  要看到,西方輿論圍繞這一輪中國「電荒」的炒作有把中國按回到「世界工廠」動彈不得的集體用意,我們既要把它們的聲音當做擴大思路的「第三隻眼」,也要了解彼此不同的利益和立場,保持充足的獨立思考能力。

  我們需要確認兩個基本事實:一是中國的發電能力基本充裕,進一步增加發電量和擴張發電能力對我們來說都不難做到。二是國家有很強的宏觀調控力,現在圍繞用電的各種問題都反映了出來,國家踩油門和踩刹車都有很多經驗,相關問題只要是應該解決的,一定都能夠解決或緩解得了。

地方政府應該多元管理 勿讓中國陷入「電荒」陷阱

  具體說來,如果有的省執行減排目標過於生硬,對工業生產造成了有損害性的波動,那麼就應該總結經驗和教訓,讓「雙限」和「雙控」開展得更加穩健,避免「大躍進」或「打擺子」。如果就是煤炭緊張,那麼中國擴大開採和增加便宜電煤的進口都有可操作空間。很顯然,沒有一個問題是可以把中國經濟「絆倒」的。

現時中國在碳排放上,佔全球26%,因此中國在發展綠色能源上,一直非常努力推動發展,如果要在2060年達成減碳目標,未來30年之間就要投資最少130億元在能源系統建設上,因此綠色能源未來將會成為中國的最大投資。(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總之中國的短期問題要解決,尤其是居民生活區限電這樣的事情必須盡全力避免,我們做到這一點的資源和手段很多,實現此目標無需附加任何其他條件。另一方面,我們的長期調整方向需要堅持,不能偏航,這要求我們一定要有主心骨,不能被多元利益訴求乃至外部的一些高分貝聲音擾亂。

  延伸閱讀:2030年 中國把太陽能電站建上太空

  目前世界範圍內突然面臨了一波「資源短缺」:晶片不足導致汽車等產量下降,英國出現油荒,德國等天然氣供應不足,美國連肯德基的雞肉都出現斷貨。疫情和地緣政治震盪的疊加效應在擾亂經濟和人們的生活,下一步會發生什麼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中國對問題的發現和確認還是挺快的,輿論應當說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們對問題的控制和解決、緩解能力肯定也優於大部分經濟體。所以中國人在集體層面完全不必有什麼「驚慌」。我們就按照自己的方式,集中精力克服每一個出現的問題,同時盯住通向遠方的路,那樣的話,年底總結時,我們決不會輸,幾年下來,我們更不會迷航。

(原文轉載自28/09/2021環球網)

台海局勢:中國的鋼鐵 Vs 美國的磐石

中美關係|美國是時候用非貿易戰手段與中國共商解決問題了

中美關係|有美英澳帶頭 世界將迎來「核潛艇熱」

中美關係|中美氣候合作不能任由華盛頓定義

相關標籤

溫鐵軍:為甚麼以中國為主的土地文明 更能作為人類文明未來的先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