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中國文化|小巫見大巫 兩位巫師比法術?

編輯︰紀小婷
撰文︰謝小明

  講到小巫見大巫,是否令你聯想到哈利波特呢? 其實在中國文化中,「巫」有不同含義。

用法變化源於三國

  在古代中國文化中,「巫」是指古時替人求神祈禱的人。「小巫見大巫」語出《莊子》逸文:「小巫見大巫,拔茅而棄,此其所以終身弗如。」此話意指,小巫師遇到比自己更有實力的大巫師,把用作占卜的茅草拋棄,不肯請教,就會相形見絀,永遠居於人下。

  三國時,有名士陳琳及張紘是同鄉好友。陳琳在魏國做官,張紘則在東吳當謀士。二人都很有文學才華,並十分欣賞對方,經常有書信來往,探討作品。有次張紘讀到陳琳的作品《武庫賦》和《應機論》,便寫信稱讚他文筆優美,並表示要向他好好學習。

  陳琳收到張紘的信後十分感動,便回信給張紘。據《答張紘書》,陳琳謙虛地指自己生活在文化落後的地方,寫文章的人不多,所以作品才特別受重視;他在信中用「小巫」比喻自己,「大巫」則比喻張紘、張昭等名士,指自己與他們相比,像小巫師見到大巫師一樣,無法相提並論。後來「小巫見大巫」就被用指水準高下分別明顯,並不再是真正有兩位巫師比試法術,且沿用至今。

 

趣讀中國文化|「男左女右」有依據嗎?

趣讀中國文化|食指與食物有關?

趣讀中國文化|中國古代也有塗鴉?

趣讀中國文化|「司空見慣」的「司空」是誰?

相關標籤

光棍

  「光棍」這用語,對香港人而言一點都不陌生,人人都知道就是「單身一族」的意思。原來這個詞彙早在元朝已有,最初泛指流氓、無賴,甚麼呢?

  「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貪」這諺語中的「光棍佬」,便是騙子的意思。古時民間一直稱無賴、流氓一類人物為「光棍」。在《元曲選·殺狗勸夫》楔子中有:「卻信着這兩個光棍,搬壞了俺一家兒也。」明清兩代,「光棍」成為官方對流氓的通稱,《大清律》中則有「光棍例」,用來處置流氓罪。

  「光棍」代指單身的用法,最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