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肚裏可撑船

   這裏的宰相是指宋朝變法家兼承相王安石,「肚裏可撑船」指他甚有氣度,寬宏大量。這背後藏着一個關於王安石的故事。

  話說王安石中年喪妻,娶了一個小妾回來。小妾貌美如花,有點學識,亦正值雙十年華,但王安石貴為宰相,每天早出晚歸,冷落了小妾。小妾不甘寂寞,跟宰相家的年青僕人偷情起來了。

  消息很快傳遍宰相府。王安石為查出真相,有一晚表示外出,但卻靜悄悄藏在花園,很快便聽到小妾跟年青僕人在房內偷情的聲音。王安石氣上心頭,本想拆穿他們,但認為自己身居要職,無必要跟小妾一般見識,於是忍了下來,轉身出門。此時,王安石見到一隻鳥,靈機一觸,用竹子捅了鳥兒一下,鳥兒慘叫,嚇得在房內的年青僕人落荒而逃。

  小妾知道老爺已經識破偷情之事,有一次借機跪在王安石面前吟了一首詩,其中二句:「大人莫見小人怪,宰相肚裏能撑船。」王安石心想,自己已到花甲之年,小妾卻很年青,偷情之事也不能全怪責她,於是王安石贈了一些錢予小妾,讓她跟那個僕人成親,遠走他鄉。「宰相肚裏能撑船」這句話也就成了寬宏大量的代名詞。

剃人頭者 人亦剃其頭

  「剃人頭者,人亦剃其頭。」幫人剃頭的人,最終也會被人剃頭。這句話指人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這句話可追溯至300多年前,明朝滅亡,滿清入關,清廷下剃頭令,命令所有漢人必須跟滿清習俗剃頭,並將後面的頭髮束成長辮子,當時便有「剃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之語。

   有人便為此作了一首《剃頭歌》:「聞道頭堪剃,而今盡剃頭。有頭皆要剃,不剃不成頭。請看剃頭者,人亦剃其頭。」有傳這首歌的作者,是明...

將軍額上能跑馬

  大家都比較多聽到「宰相肚裏可撑船」這一句,原來有另一句匹配的話:「將軍額上能跑馬」,指的也是「大人不計小人過」、「大人有大量」,人要成大事必要能有容人之量。

  這裏的「將軍」指的是北宋時期的狄青。

  狄青自幼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狄青十多歲時,曾被流氓欺負,哥哥出手相助,打得對方重傷。狄青代哥哥頂罪,入獄時在額頭上被刺上標記。

  出獄以後,狄青從軍,很快便成為大將軍。軍中將士對狄青額上的標記議論紛紛,副將更認為應將談論這事的將士們處罰,但狄青卻認為自己...

啞子食黃連 有苦自己知

  「啞子」是生理上缺乏語言能力的人,「黃連」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是數一數二最苦的常用中草藥。啞子吃了黃連,想一想,情境會是怎樣?

  啞子吃了最苦的黄蓮,說不出話,所有的苦,只能吃進肚子裏,不能向人表白,只有自己才知道。這句說話比喻有些苦況自己才知道,不會對人言。

  啞巴吃了黃連之後的苦況,跟廣東話「暗啞抵」或「食死貓」有點類似。

  警匪片中警方的卧底或線人,其職責便是深入賊匪的巢穴取得情報,然後通知警方,在賊匪那裏工作會受不...

無事獻殷勤 非奸即盜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是古人流下來的俗語,其出處已經難以深究。殷勤指殷切、誠懇的說話、態度、事情。沒有甚麼事情而獻上殷切、誠懇的說話、態度、事情,甚至禮物,相信對方心懷不軌,不是「奸」人,就是強「盜」。

   用「奸」和「盜」來形容「獻殷勤」的人,當然有點誇張,但「獻殷勤」的人,很大可能是已做了不光明磊落的事情,因此作賊心虛,或有事相求,所以才做出獻殷勤的舉動。

  例如丈夫跟其他女子有染,但迷途知返,回家對妻子百般遷就、呵護備至;相反,妻子對丈夫有大要求,亦可能借機獻殷勤,令丈夫接受及執行自己所思所...

相關標籤

「劏白鶴」同飲酒有關?

  當有人喝醉酒嘔吐時,廣東話會稱為「劏白鶴」,為甚麼嘔吐跟「白鶴」有關?

  喝酒過量以致腸胃不適,嘔吐是自然不過的反應,但廣東人則以「劏白鶴」來形容,原來這是來自普通話「湯白喝」的諧音。

  北方有些地方稱酒為湯。天氣寒冷時,飲酒要用熱水溫住盛酒器皿以保持溫度。如《水滸傳》中林沖在風雪中夜宿山神廟一段:「那跟來的人討了湯桶,自行燙酒」;另外,在《紅樓夢·變生不測鳳姐潑醋》...

「一鑊熟」與 「一鍋端」  

  「一鑊熟」是廣東俗語,從字面看,就是將所有食材放在一個鍋中烹調,直至煮熟為止,實際卻有「同歸於盡」的意思。

  在電影情節裏,賊人被警察重重包圍時,為求自保,賊人將手槍指向附近的火水桶,大喊「唔好行埋嚟,否則同你哋一鑊熟。」賊人若是開槍射向火水桶,定必引發大爆炸,周遭的人可能也會葬身火海,同歸於盡。

  類似的詞語還有「一鍋端」,不過兩者意思有少許不同。

  「一鍋端」比喻一下子全拿出來,沒有剩餘,或一下子全...

八九不離十

  形容某事與事實十分相近,或者一件事差不多完成,一般會說「七七八八」,但亦有人形容「八九不離十」,為甚麼?

  「十」在中國通常被認為是代表圓滿的數字,「八九」就代表一件事接近完成、或猜測接近真相。

  古代典藉中,不少文章都出現過「八九」的用法。例如《紅樓夢》第三十回:「紫鵑也看出八九。」

  中國現代作家老舍的《柳屯的》則出現「八九不離十」的用法:「可是比較的,我還算是他的熟人,自幼兒的同學。我不敢說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