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5/01/2025
隨着全球化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不同文明和制度互相交融,世界各國間的聯繫在不斷加深的同時,也面臨諸多共同挑戰。
為應對這些挑戰,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本文將為大家介紹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以及相關的具體行動和成果。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五大目標」
如今,國際戰略競爭日趨激烈,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肆虐,能源危機、糧食危機不斷加劇,氣候變化治理愈趨緊迫。
要應對這些全球性挑戰,單靠一個國家的力量遠遠不夠,為此,中國為世界提出了「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在外交場合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理念。2017年,「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首次被写入聯合國大會決議。
根據《白皮書》給出的定義,「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繫在一起,應該風雨同舟,榮辱與共,推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把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成現實。
從2013年首次提出,到2015年提出「五位一體」總體框架,再到2017年提出建設「五個世界」的總目標,「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內涵,一直在不斷深化拓展。當中,「五個世界」的目標,就從政治、安全、經濟、文化、生態5大方面,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了布局。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如何行動?
十多年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得到穩步實踐,在這過程中,中國都貢獻出哪些力量?
從落實「三大全球倡議」,到在各領域國際合作中積極行動,再到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國不單止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更有具體的行動。
例如,在落實「三大全球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的方面,中國作為維護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目前共有近1,800名維和人員,在安理會五常中居首位;截至2024年7月,中國共派出維和官兵超過4.9萬人次。
面對熱點問題,中國亦始終致力於發揮負責任大國的作用,推動國際地區問題解決。
在衛生健康、氣候變化等各領域的國際合作中,中國亦提出豐富主張,並轉化為具體行動。
在新冠疫情肆虐之時,中國與世界各國分享抗疫經驗及醫療技術,並提供必要醫療物資,包括供應超過2,800多億隻口罩、34億多件防護服、40多億份檢測試劑盒等;中國亦承諾將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惠及多個發展中國家。
面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挑戰,2020年,中國向世界提出了實現「雙碳」目標的承諾,力爭於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項目標已被納入國家發展總體布局,並取得顯著進展。
此外,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亦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自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中國已與150多個國家及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合作文件,展開3,000多個合作項目,促進共建國家和地區的發展。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以自身發展促進世界發展
同時,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中國亦堅持以自身發展促進世界發展。
中國堅持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更好地實現中國和其他國家利益融合。目前中國已成為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2024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值達43.85萬億元人民幣,連續多年穩居世界首位。
同時,中國亦舉辦一系列重大展會,例如進博會、消博會、服貿會、廣交會等,推動各國各方共享中國制度型開放機遇。
如今,共同利益、共同挑戰、共同責任,將各國的前途命運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中國正以一項項實際行動,與各國加強協調和合作,共同朝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方向前行。
延伸閲讀:國策通識|甚麼是「共同富裕」?